漢族與生俱來的民族天賦你有嗎

深沉、博大、純樸、靈敏。—— 總結自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一直有缺乏精確的習慣。比起西方,我們烹飪時不拿量勺去斤斤計較一份炒菜的鹽量,煮飯、和麵時不拿量杯盛水計算比例,蒸制油炸時不去擺個小時鐘在旁邊把時間計算到分秒,切菜時也自然不會稱量一下今天的食材有多重。記得我第一次進廚房,問煎雞蛋放多少鹽,我媽只回答我一句:憑感覺。如此,中國人從不會做飯到會做飯,喜歡憑感覺去練,祖祖輩輩就是這麼傳下來的習慣。我們並不樂於處處追求精確。如辜鴻銘先生所說:“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心靈是纖細而敏感的,它不像頭腦或智慧那樣僵硬、刻板。實際上,中國人的毛筆或許可以視為中國人精神的象徵。用毛筆書寫繪畫非常困難,好像也難以準確,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夠得心應手,創造出美妙優雅的書畫來,而用西方堅硬的鋼筆是無法獲得這種效果的。”“正是因為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一種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們在許多方面還顯得有些幼稚。作為一個有著那麼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中國人竟然在許多方面至今仍表現得那樣幼稚。這使得留學生認為中國文明是一個停滯的文明。眾所周知,在有些領域中國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沒有什麼進步。這不僅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純粹抽象科學方面的,諸如科學、邏輯學。實際上歐洲語言中“科學”與“邏輯”二詞,是無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對等的詞加以表達的。”“象兒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中國人,對抽象的科學沒有絲毫興趣,因為在這方面心靈和情感無計可施。事實上,每一件無需心靈與情感參與的事,諸如統計表一類的工作,都會引起中國人的反感。如果說統計圖表和抽象科學只引起了中國人的反感, 那麼歐洲人現在所從事的所謂科學研究,那種為了證明一種科學理論而不惜去摧殘肢解生體的所謂科學,則使中國人感到恐懼並遭到了他們的抑制。”“實際上,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並非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所有處於初級階段的民族都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正如我們都知道的一樣,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徒們也同樣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馬太·阿諾德就說過:“中世紀的基督教世人就是靠心靈和想象來生活的。”中國人最優秀的特質是當他們過著心靈的生活,像孩子一樣生活時,卻具有中世紀基督教徒或其他任何處於初級階段的民族所沒有的思想與理性的力量。換句話說,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是: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夠過著孩子般的生活——這是一個永遠不衰老的民族。”

——————部分段落節選自辜鴻銘先生所著《中國人的精神》————-

(原文為辜鴻銘用英文寫就,網上的翻譯十分拗口,所以稍作修改與段落刪節。感興趣的可以買回好的譯本回家翻看,我當年上下學公交車上就抱著這本書看,改變我很多觀念。)(辜鴻銘,學博中西,精通九種語言,獲得13個博士學位,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穫甚巨;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的說法。林語堂雲:“(辜)英文文字超越出眾,二百年來,未見其右。造詞、用字,皆屬上乘。總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異人之文采。鴻銘亦可謂出類拔萃,人中錚錚之怪傑。”)

漢族與生俱來的民族天賦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