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18歲,不會說情話,可能錯過心愛的女孩; 22歲,不會表達自己,找工作根本沒辦法和HR談笑風生; 27歲,不會上下級間的溝通技巧,無法樹立自己的職場影響力; 30歲,不會調解婆媳關係,家裡老小缺少了一份和睦融洽。 …… 所以,“說話”是什麼?在林語堂先生那裡,說話是一門藝術;在卡耐基的成功學裡,它是一種工具;在相聲裡,它成了民間曲藝。

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在人與人的接觸中,說話是最能直接表現每個人自身素養的方式。 但現在的問題是,會講段子的人太多,能好好說話的人卻太少。 什麼叫做好好說話呢? 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和境界,其實很不簡單。 在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說話”的問題。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這個時代,我們沒有辦法脫離社會好好生存下去。

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1985年,新上任的外交部部長,向季羨林先生請教發言人該怎麼說話。 季先生說:說話要注意兩點,第一假話不說,第二真話不全說。 1 和家人好好說話,是最寶貴的家風 世上會說話的人很多,梁啟超算其中一個。 我國語言學家王了一先生形容梁啟超的說話特色,稱其:言之有物,實為心聲,一聲一咳,俱帶感情。 家人間相處也要懂分寸、有禮貌。

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梁啟超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 梁啟超是個十分注意引導孩子的父親,同時又十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志願。 他對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有周到的考慮和安排,卻不強求他們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辦。 當然,他尤其不吝於表達對孩子們的愛,他給孩子們起了很多有愛的“外號”,叫他們“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好乖乖”、“對岸的一大群孩子們”,這種沒大沒小的親熱,當代的很多爸爸也做不到。

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梁啟超對孩子說話一貫和藹,總是以誇獎為主,鼓勵孩子。 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他說:“思順十一月廿九、十二月四日,思成十二月一日的信,同時到了,真高興”“莊莊已經是個大孩子了,比從前漂亮得多”。 與家人相處,說話要讓人舒心。凡事別隻會諷刺挖苦,多點誇獎表揚。 家庭是放心與休息的場所,不要把在社會中的委屈不滿發洩到家人身上,給家人擺臉色。

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

那些不幸家庭的開始,通常都是由不好好說話開始。而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生活得特別幸福,夫妻同心,孩子也能在最友善的環境裡成長。 任何人都不能以愛的名義用言語來傷害他人,不管是朋友、愛人,還是父母。 人們常說,家是講情不講理的地方,其實,在家裡也應該講理,即使家人之間再熟悉,也不能壞了起碼的道理;家更應該講“情”,用適當溫柔的方式真心表達你的感受,這樣的愛才最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