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題記:

周村地區,歷史悠久,人文文化彙集,是舊時的一個重要商賈集散地,以天下第一村的名頭而響徹祖國大地。雖然建制的時間相比較周邊地方略晚一些(第一次解放後才置建制,先屬渤海行署,後劃歸淄博特區),但是這裡因為土地肥沃,處於孝婦河流域的平坦地帶,所以自商周時期便有部落村莊在此繁衍生存。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而舊時勞苦百姓的生活,無非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生活的地方,多圍繞河流湖泊而聚居。比如魯中山區的廣袤丘陵山地,如今的眾多古老村落大多位於河谷平原方圓一二十里的範圍之內。

這些古老村落的建築樣貌,又因為地理地質條件而有所不同。山裡村落大多交通不便,所以就地取材,房屋多以石磚、石板跟夯土堆砌而成。位於平坦地區的村落,則多青石黛瓦的傳統民居,建築精美,多四合院樣式。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比如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個位於古老官道旁的村落,便是典型的平坦河谷流域的建築樣貌。這個村落,便是淄川乃至章丘一帶文風昌盛的代表地——蘇李莊村。

蘇李莊村,王姓家族文風昌盛

目前,蘇李莊村的建制跟村名的相關歷史記載均不可考,不過村中有一株六百餘年的古槐,相傳是建村時種下的。這株古槐,枝繁葉茂,是在明初的時候種下,目前樹高二十餘米,冠幅十六米有餘,胸徑近兩米,被視為蘇里村的守護神。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舊時的槐樹,被譽為是高官的象徵,《周禮·秋官司寇·士師》中有云: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這裡說的便是以槐來代表官職(左右九棘,代表孤、卿、大夫、公侯、伯、子男的朝位,而前邊的三棵槐樹,則代表三公的朝位。三公,舊時代指地位僅次於皇帝的三個官職總稱),這種影響直到清末才漸漸消失,如今代表更多的則是一種思鄉之情。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蘇李莊村的這株槐樹,也恰好印證了上邊的說法。舊時的蘇李莊村,有一人叫作王教,於公元1571年中進士,最初任戶部主事,後來五十五歲主考山西,在上書諫言之後惹惱了皇帝,罷黜回鄉。回鄉之後便辦起了學宮,教人授課,孜孜不倦,四方的學子紛紛到他這裡來求學授業,形成了一股濃厚的文化氛圍。後來的文淵閣大學士張至發、兵部尚書孫之獬、吏部尚書孫廷銓、監察御史趙振中、戶部尚書畢自嚴兄弟以及刑部侍郎高珩、名士唐齎都曾在此求學。而王教的後世子孫中,也有進士三人、舉人四人、貢生五人、監生七人、癢生二十六人,可謂是書香門第,毫無虛假。

街道旁的古建築群,停車非常方便

初到蘇李莊村,進村後發現古槐的位置有片空地,可以稍稍停下三兩輛車,後來往東走了十來米左右,東西主幹道的南邊有大片的空地,非常的方便停車。這樣寬曠的停車場,在眾多的村落中並不多見,由此也可以見得蘇李莊村對於旅行自駕的規劃非常到位,也是十足的考慮到了諸多村落停車難的問題。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蘇李莊村的古老建築群,位於東西主幹道的北側位置,這裡也是王氏宗祠的所在地。王氏宗祠的左側是蘇里村鄉村記憶博物館,右側是明王教紀念館,也是充分的利用了當地的人文優勢,轟轟烈烈的走起了鄉村旅遊路線。目前的村落景觀,總體感覺與北面的萬家古村無異,都是在村中主幹道旁邊設立建築景觀,供人遊覽學習。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這片建築群,大多都是典型的北方平原的建築樣貌,青牆黛瓦是主要的色調,雖然如今大多數的牆面都已經粉刷成白色色調,不過青色的磚瓦依舊非常明顯。稍有些遺憾的是,宗祠的大門並未開放,而且除了宗祠之外也並沒有發現其他的建築遺留,只有村中的拿住古槐,孤零零地立在當中,供人憑弔。

這裡,是狗哥嗅途,致力於旅行乾貨分享的狗哥。

Tips:

周村的四地交界處,有株六百餘年古槐,村中有古建築群,停車方便

蘇李莊村,位於309國道與509省道的交叉路口西北側,交通非常方便,算得上是古老的官道附近。自駕停車的話,可以停在村中東西主幹道的偏東位置,在古建築群對面有非常大的空地可以停車,目測數百輛車也不在話下。

其他的村落景觀,周邊同樣也有很多,比如萬家村、西鋪村、東礬硫村等,稍遠處還有博平村、梭莊村、朱家裕等村落景觀,都是各有各的特色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