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金棕櫚獎的氣質與金像獎的氣質歷來是不太一樣的,嘎納電影節一向偏重文藝。這一屆的最佳影片搬給了《寄生蟲》,不能說是感到失望,只能說有些無奈。本屆參展影片中最好的看來只有本片了,連《痛苦與榮耀》都能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寄生蟲》的劇情合理度就不談了,這類以敘事為主的電影只要結構完整就好了,要在本片中探索思想和含義的話,又太過淺顯,沒什麼味道。就只看電影本身吧。

這部片子的命名明顯是有意為之的。寄生蟲對應的是誰?

影片一開始,先介紹金家的社會背景,社會的最底層。從這一幕開始,就能聯想到這一家人也許就是寄生蟲,他們寄生在當代的社會之中,汲取著社會的養分。但又或者這個社會才是寄生蟲,壓榨著不得不生存下去的人民。

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現在這個時代,文明程度使大部分國家的社會是有序的,只要在秩序內循規蹈矩,也是能有所作為的。除非是在《三和人才市場》下的社會,或者片中指責的朝鮮,才有深究階級矛盾的前提。

如果本片是在上述的層面講故事,那將完全是另一個故事,但並不是。

本片在鋪墊了背景之後,故事發展成了金家準備附著在富人樸社長的屋簷下生存。

從金家的長子開始,他第一個在樸家站住了腳,然後他將妹妹介紹過來。妹妹來了之後又介紹父親來,父親來了之後再介紹讓母親來。

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同樣一件事,四個人要分別做四遍。這四段情節的重複感非常重,每一段都是先由金家的一位成員給樸家介紹下一位成員,然後下一位成員在入住樸家前包裝自己,再在樸家主人面前證明自己,最後再介紹後面的成員。這四段用的全是同樣的步驟,而且每段的篇幅都很大,十分拖沓。

這種多人物的登場,在很多片子裡都有,例如在《七武士》中,七個武士的登場也是按照次序一個接一個的。其實《七武士》也存在這種重複感,但是它卻沒那麼重,黑澤明用的手法更好,每個人的出場方式都不一樣。更重要的是七個武士的鮮明的人物性格蓋過了這些。這兩部片子相對比起來,高下立分。

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再說《寄生蟲》的中段故事,揭開地下室的這一段。樸家老僕婦和金家人的矛盾衝突有點狗血,互相拍影片取證並以此為威脅的情節,有點讓人啼笑皆非。由此而引發的後續的爭鬥也有些滑稽。

接下來到了片中所有人物同時出場的部分,所有人都存在於樸家的別墅中,這一段看起來很像舞臺劇。

鏡頭的切換等效於演員的排程和走位,人物之間兩兩互動。這一部分的脈絡還算是有條有理,但是糾纏感不強,戲劇性沒有爆發出來,只能說保證了完成度而已。

其中,樸家夫婦的沙發戲能看得出是精心設計的。不過這兩人的臺詞有明顯的斧鑿痕跡,他們幾乎把之前的一段對話又完整地說了一遍,生怕漏掉某個關鍵詞,致使背後的想法表達不清楚。這種創作心理可以理解,畢竟這個水平的作家都這樣。

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但是,這一段激情戲可以留在故事後面的部分。利用大雨的背景,把金家的被淹沒和樸家的安枕無憂,拼接起來,金家的雷雨交加,樸家的翻雲覆雨,另外再組合上老僕婦在地下室的莫爾斯電碼,三組鏡頭混剪,形成錯亂的蒙太奇。

當然,這個想法只是我的馬後炮而已,並不代表我創作的能力強過誰。

至於最後的一場戲,殺戮有些直白,既不緊張,也不混亂。鏡頭的視角都偏窄,畫面被壓著,卻又沒有壓抑感。只能算是整個故事發展至此的一個必然結局而已。

本尾的最後一個鏡頭還算是比較有意思。不過,從影片的後半段就看不到任何與寄生蟲有關的東西了。

像《寄生蟲》卻沒有寄生蟲的本質特徵

寄生蟲和宿主之間存在著很微妙的聯絡,它永遠都要依附在宿主身上,如果宿主死了,寄生蟲也必將死亡。《寄生蟲》其實只是像寄生蟲而已,它並沒有寄生蟲那樣的本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