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

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

舊時的

祁紅

產製,方法各有所長,銷售各有渠道,品質優劣也就難有統一的標準。外商購得茶葉,通常是自己經過分級後投放市場,才能適應消費者的需要。而洋行代理國外茶商採購

祁紅

,先是郵寄樣品,然後電報談價,往返頻繁,耗時耗力。這種古老落後的做法,我們無從考證它的細節,以及由此帶來的無盡煩勞。但我們知道它的過程,近百年年年如此,由此體會到深山茶人真誠的樸拙和執著。

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

歷史終於翻過了這一頁。1954年,在外貿部商檢局的主持下,成立外銷茶葉分級研究小組,初步制定了祁紅的標準樣問題,1956年祁紅正式等級規格問世,從此有了醒目的風標,祁紅標準成為一面旗幟,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

新標準包括祁紅產品鑑定和保管等內容,分毛茶和精茶兩部分,但重點是精茶的鑑定。

毛茶驗收入庫,按照“好茶好價,次茶次價,對樣評茶,按質論價”的原則,經過評茶、定級、給價等手續。

祁紅毛茶共分五級十八等,其中一二級各五個等,三四級各三個等,五級二個等,標準樣取其各級的中等樣。

驗收時要逐袋檢樣,全部開湯審評,以溼看內質為主,結合外形,評定加工級別,稱為定級歸堆,這是祁紅的獨特方法。在歸堆等級上,特級到三級各分上下兩個堆,四到七級及黑樸、青樸等各歸一堆,做到劣變茶單獨貯存。

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

茶貯存要有專門倉庫,倉庫地勢要高,便於排水,交通便利,便於搬運。西南方向要防曬,周圍無異味。倉庫以磚木結構為宜,南北朝向為好,地面與地板要有防潮層,儘量少用門窗。

進庫定級歸堆,如果水分超過l0%,應先復烘再入庫。

祁紅是以傳統的地名茶銷售於國際市場的,經精製工序製出的工夫茶即看家產品,工夫茶也叫條形茶。

有史以來。祁紅工夫茶是不分等級的,習慣上,精製成功的熟茶,各家茶號自行取上茶名作嘜頭,俗稱大面。如1937年,祁紅在上海銷售的大面就有國福、祁華、龍龍、廣福、光華、賽芽、賽珍、明星、桃紅等,共計有178個之多。

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了分級標準,普遍採用單級付制、多級收回的辦法,同時為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又將工夫茶中較小的下盤茶分離出米,制定了碎茶、片茶、末茶的分級標準,增加了正茶的花色品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色品種,即分為正茶、副茶、腳茶三大類。

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

工夫茶分為禮茶、特級(又分為毫芽A、毫芽B)、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共九個級別花色。

碎茶分為高檔一號、二號,中檔一號、二號、三號,低檔一號、二號,共七個花色。

片茶分為中檔一號、二號,低檔一號、二號,共三個花色。

末茶分為中檔(不分號),低檔一號、二號、三號,共三個花色。此外,還有尚未建立標準樣的副茶、腳茶,一共八個花色,即副茶中的副片、副末、正花香(不生產)、副花香,腳茶中的茶梗、茶子(花蕊)、飲用茶灰、茶灰(製茶素原料)。

製作精茶,要求按統一標準樣進行對樣加工,並在廠內進行初步審評檢驗,合格才予以出廠。精茶檢驗是對照標準樣進行審評比較。正茶部分比外形和內質八個因子:外形比條索(比緊結、松泡、長秀、短鈍、粗細、含毫量多少)、整碎(比勻齊、下盤茶含量)、色澤(比烏潤、枯灰、調勻、駁雜)、淨度(比梗筋、片朴子、非茶類雜物含量)四項;內質比葉底嫩度(比芽葉多少、葉質老嫩及軟硬)、葉底色澤(比紅豔、暗雜、發酵程度)、香氣(比正常、高低、鮮純、粗老)、滋味(比強弱、濃淡、鮮爽、粗澀)四項。碎茶、片茶、末茶部分比外形和內質六項因子,外形比勻齊、色澤、淨度,內質比葉底嫩度、色澤、香味。此外,還要進行水分檢驗,規定正茶、碎茶不超過7%,片茶、末茶不超過8%;灰分檢驗小超過6。5%;粉末檢驗,正茶小超過2%,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國內市場名優茶的大量興起,以祁紅為基礎的名優茶也應運而生,如“祁紅香螺”、“紅毛峰”、“紅牡丹”等。

祁門紅茶的分級標準與品質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