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築與手抄本彩繪,他在法國13世紀晚期的面貌,你瞭解嗎?

特魯瓦的聖烏爾班教堂建於13世紀晚期,由教皇烏爾班四世委託建造,即為紀念他的出生地,也是一份給他的主保聖人的敬獻。設計師未用三聯拱廊,對平面佈局加以簡化,創造了一座僅兩層、晶瑩細緻的玻璃結構建築,略為寬大的上層實際上全部由玻璃構成,內部極其通透明亮。唱詩班區的窗戶飾有精美窗格,就開在距離地面僅3米多高的牆面上,突出了光線所造成的夢幻般的屏風效果。支撐建築的飛扶壁纖細到難以覺察的地步。建築裝飾也具有同樣纖細優雅的特徵:山牆上的裝飾完全脫離了支撐它的窗面牆壁。烏爾班教堂的細緻精美無疑說明哥特式藝術風格中追求宏偉壯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細節的精緻才是現在人們的主要關注。

教堂建築與手抄本彩繪,他在法國13世紀晚期的面貌,你瞭解嗎?

某些學者認為“輻射式”一詞僅適用於建築學。當時,路易九世的宮廷與上層社會階層之中,繪畫領域裡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於是,他們提出了宮廷風格這一術語,並將其作為“輻射式”的同義語來指稱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事實上,建築藝術與那些裝飾有精美細密畫的宗教性手抄本具有諸多聯絡,後者或者服務於王室的欣賞和教育,或者為那些富有而有教養的階層而作。法國手抄本作坊的作品品位優雅,使得巴黎宮廷藝術成為全歐洲的標準。《卡斯蒂爾的布朗什詩篇》這部詩篇集就表現了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它創作於1230年前後,主人是國王路易九世的母親卡斯蒂爾的布朗什。這部作品可能作於布朗什攝政期間,當時繼承了王位的路易僅僅12歲,離他親政尚有六年。

教堂建築與手抄本彩繪,他在法國13世紀晚期的面貌,你瞭解嗎?

作品色彩的範圍與濃淡、粗重的輪廓線,以及將場景放置在幾何圖形之中的構圖,這些特點都令人聯想起曾經見過的彩色玻璃窗畫的手法與佈局,例如聖禮拜堂聖龕背後的部分。插圖書頁光亮的金底色燦爛耀眼,這與透過彩色玻璃射入教堂的光線的效果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道德聖經》幾乎在《卡斯蒂爾的布朗什詩篇》的同一時期,法國王后又定製了另一部風格與前者相似的《道德聖經》。這部書中的圖畫只配有相對簡短的聖經文字或道德教誨性質的註釋,文字為拉丁語和法語。原書將近3000頁,均配有插圖,現在一分為二,分別收藏於西班牙托萊多大教堂和紐約皮爾蓬特。摩根圖書館。與此同類的《道德聖經》還有若干部,但最早一部可能也是在巴黎為布朗什而作,作於上述這部作品之前的幾年。

教堂建築與手抄本彩繪,他在法國13世紀晚期的面貌,你瞭解嗎?

這些聖經為法國國王和王后個人所使用,既被視為藝術珍品,也是良好操行的指導。在自己強勢母親的教導之下,路易日後的性格和成就與這些書中的指導密不可分。路易成為了狂熱的基督教戰士,虔誠且富於同情心,他組織並親自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最終在東征途中於1270年死在突尼西亞。此處插圖中,聖經書頁上的場景被安排在垂直堆疊的圓盤之中,聖禮拜堂長狹的窗戶再一次顯著地提供了清晰的比照物件。手抄本里,圓盤之間的空間充滿了花飾和菱形圖案,與聖禮拜堂窗戶上場景周圍的裝飾紋樣類似。

教堂建築與手抄本彩繪,他在法國13世紀晚期的面貌,你瞭解嗎?

製作於1260年的《聖路易詩篇》也許是最接近建築形式的繪畫。亞捫人拿轄在雅比威脅猶太人的場景。手抄本中所繪的建築直接以聖禮拜堂為原型。這幅插圖同時也令人聯想起沙特爾大教堂側壁雕像頭頂的華蓋,以及蘭斯大教堂浮雕裝飾中圍繞著《麥基洗德與亞伯拉罕》的雙壁龕。在書頁的平面背景之中,人物流暢嫻熟的造型使其具有了突出畫面的浮雕感。外輪廓則以粗重深暗的線條為主,與彩色玻璃窗上的鉛條如此相似。這些人物將若干年前由雕刻家所創造的優雅風格的全部特徵表現得一覽無餘:優美的手勢、富有動感的姿態、微笑的面容,以及整齊捲曲的頭髮。由此,這幅細密畫成為了巴黎宮廷藝術雅緻品位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