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齊魯大地,人傑地靈,有山有水有聖人。這裡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魯國故都曲阜孕育出了燦爛的文化,特別是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響巨大。流經境內的京杭大運河甚至接通了古代“

海上絲綢之路

”,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巍巍泰山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文化遺產極為豐富。境內的泉、河、海也產生了異彩紛呈的文化。今天讓我們走進泰山,領略其文化內涵。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泰山,遠古時稱火山、太山。“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 通暢、安寧。《易·說卦》“

履而泰,然後安

”。“泰”字就由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

大而穩,穩而安

”。隨即出現了“

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

”等詞彙。 巍巍泰山,盤踞在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地區,總面積 426 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 1545 米。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有“五嶽獨尊”的美稱。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五嶽之首”來歷的傳說

《太平御覽》《述異志》等書中都記載了盤古開天地的傳說。在民間,泰山成為五嶽之首也和這個傳說有關。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未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得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豔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終溘然長逝。巨人倒地後,他的頭變成了東嶽(泰山),腹變成了中嶽(嵩山),左臂變成了南嶽(衡山),右臂變成了北嶽(恆山),兩腳變成了西嶽(華山),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尊為人類祖先,他的頭部變成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泰山的自然景觀

泰山雄起於華北平原之東,凌駕於齊魯平原之上,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東臨大海,西靠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泰山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古泰山形成、海陸演化和泰山形成 3 個階段。在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演化過程中留下了豐富的自然遺產。 泰山有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和礦產資源。泰山的古樹名木,源於自然, 歷史悠久,是泰山古老文明的象徵,其中著名的有漢柏凌寒、掛印封侯唐槐抱子、 青檀千歲、六朝遺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銀杏、百年紫藤等,每一 株都歷經風霜,成為歷史的見證。

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

一覽眾山小

”和“

群峰拱岱

”的高曠氣勢。 泰山風景旅遊區包括幽區、曠區、奧區、妙區、秀區、麗區六大風景區。著名的 4 個奇觀有: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泰山日出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岱頂觀日曆來為遊人所向往, 也使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高歌。晴天的拂曉,站在岱頂遠眺東方,萬壑收冥,千巖破曉 。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泰山的封禪文化

泰山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文化遺產極為豐富,現存古遺址 97 處,古建築 群 22 處,為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關於泰山封禪 。其實就高度而言,泰山次於華山和恆山。尊它為“五嶽之長”,是因為歷代的一些帝王在登上寶座的時候,或者逢上太平的歲月,要到泰山來舉行封禪大典,以此給自己的統治披上“君權神授”的外衣。於是,它的地位越來越尊崇。泰山上與封禪有關的文化遺蹟有回馬嶺、雲步橋、五大夫松、紀泰山銘碑等。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泰山石刻

皇帝的封禪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吸引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 杜甫的《望嶽》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曆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北齊時期,人們將佛教經典《金剛經》刻在泰山中的溪床上,這便是著名的泰山經峪。

走進齊魯文化,大愛東嶽泰山

泰山神話

泰山不僅擁有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還擁有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東嶽大帝、碧霞元君、泰山石敢當等等,這些故事傳說不僅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更反映了人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表達了人們對邪惡勢力的仇視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有著廣博而精深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