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團圓,註定與眾不同

中秋節臨近,每位家人都在期待著一場團圓。

但是,有一些團圓,註定與眾不同。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走失人次達100萬(相比五年前減少了近75%),平均每天約有2739人次走失。在這每一人次走失的背後,或許都有一個無法團圓甚至瀕臨破碎的家庭。

事實上,在找回走失人口的問題上,從政府、機構、NGO組織的大力推動,到報紙、廣播、電視、網站上的頻繁露出,社會各方都在積極參與、攜手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尋回走失人口的問題上,近年來,一些新場景的出現和一些新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尋人這一公益事業的現狀,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得以破鏡重圓。這其中,逐漸被越來越多人知曉的“頭條尋人”、“抖音尋人”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中秋節前夕,來自“頭條尋人”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9月2日,“頭條尋人”聯合尋人志願者,推送144361條尋人尋親資訊,累計幫助17027個家庭團聚,包括1415位未成年人,9060位成年人,6552位老年人;目前,抖音尋人也已助力300多個家庭團圓。

有一些團圓,註定與眾不同

頭條尋人的尋人彈窗

翻看這些走失案例,我們能夠看到“頭條尋人”彈窗1分鐘後就被找到的走失女孩,能看到被拐80多年的老人重歸故鄉,甚至能看到跨越了77年和3000里路完成兩岸尋親的97歲臺灣老兵。這些被找回的走失者,年紀最大的已有101歲高齡,最小的走失者是僅3個月大的嬰兒,最多的時候,“頭條尋人”一天之內幫助59名走失者回家……

“頭條尋人”這樣的平臺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除了藉助今日頭條平臺龐大的使用者力量之外,其實幫助各類失散家庭尋找走失者本質上還是離不開技術。在這一點上,“頭條尋人”專案的主要負責人曾華曾在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時做過一次闡述。

“比如一個老人失蹤在一個小時之內,我們會預估在這一個小時內老人步行半徑所能達到的距離,保守估計不會超過5公里,然後頭條尋人透過技術,以走失地為圓心,5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向所有出現在這個圓形區域內的使用者推送彈窗。走失的時間越長,這個同心圓就會越大。”曾華說。

與“頭條尋人”相比,“抖音尋人”是透過平臺釋出影片內容,引導數以億計的使用者參與到尋人事業中來。比如說今年2月,“頭條尋人”正式發起“dou來尋人”計劃,依託的就是抖音、今日頭條和西瓜影片等平臺,在更多的場景,透過流量等資源進行扶持,發動更多人幫助尋親者和走失者。

有一些團圓,註定與眾不同

抖音尋人志願者釋出的尋人動態

正如我們看到的這樣,隨著科技手段支撐和不斷突破,包括“頭條尋人”、“抖音尋人”在內的平臺已經開始在公益尋人的路上探索出了新的方向,並且展現出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價值。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諸如“頭條尋人”這樣的網際網路平臺,大大降低了參與尋親的成本,一條評論、一條私信都可能是關鍵資訊。平臺尋人門檻的降低,也激發了數以億計使用者幫助他人的本能和情感,並以平臺為基礎,連線起來自各行各業的無數關愛和善意接力,讓千千萬萬個普通網民得以參與到尋親的隊伍之中,也讓網際網路平臺展現了履行社會責任的另一種可能。

同一個中秋,不一樣的團圓。

在這些不幸的失散故事背後,新的科技和新的場景讓尋親過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技術的加持之下,今日頭條、抖音這樣的平臺將尋親啟事瞬間貼到大江南北,資訊將尋人啟事直接推到使用者眼前,而專門為尋人設計的基於地理位置的尋人資訊分發,讓尋人資訊更加精準地找到最有可能與走失者、被拐者有關的人群。

當以團聚為最基本需求的中秋節來臨時,科技的一丁點運用,真的會帶來巨大的團聚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