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1947年南麻臨朐之戰後,華野為何撤往膠東?

提起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還是部隊的硬實力以及戰術安排是否巧妙得當。但是在某些重要戰役中,天氣往往也會成為一個勝負手。比如1947年7月,我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兩戰(南麻、臨朐)並未打好,被迫向膠東地區進行戰略轉移。其實並非華野自身的實力問題,而是那一年山東的暴雨天氣給華野攻城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導致華野不但沒能打下城池,還傷亡2萬餘人。這兩戰失利後,對華野的影響有多大呢,為何撤往膠東?

解放戰爭:1947年南麻臨朐之戰後,華野為何撤往膠東?

47年華野無論人數還是裝備,遠未達到其巔峰水準。自身沒有穩定的後勤基地,而物資、武器的補給,除了大連的建新兵工廠透過海路送達之外,絕大部分還是需要依賴繳獲國軍裝備。那麼這種武器獲得方式,就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了。如果戰事順利,比如47年連續在萊蕪、泰安等地殲滅敵主力部隊這種戰例經常發生,自然從敵人手中繳獲的火炮和炮彈都比較充足。問題是很難每一場戰鬥都打得如此痛快。如果不能徹底消滅敵人獲得對方物資的話,則華野在一場戰役中的消耗便沒有可靠方式進行補充,戰鬥力自然下降,影響下一次戰役的部署。這也是為何華野作戰愛行險棋,務求一勝的原因,47年,華野沒有東野那種完善的保障體系。

解放戰爭:1947年南麻臨朐之戰後,華野為何撤往膠東?

華野最仰仗的火力來源是3月剛組建起的特種兵縱隊,威力巨大。但是反過來講,這支特縱主要的重武器構成的就是火炮、山炮、榴彈炮,其一場戰役的彈藥消耗量是巨大的。如前文所講華野此時又沒有真正完善的後勤保障,炮彈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特縱原本炮彈不多,47年5月攻打整74師又不惜血本,把90%的炮彈消耗在孟良崮。雖然戰役取勝,從74師手中獲得一些炮彈補給,但並不能達到飽和,炮彈數量在南麻戰役之前就是不足的。而這些繳獲的炮彈和汽油彈,又再一次在南麻一戰中消耗掉了。此時的華野,只有100多門各型火炮,卻沒有多少炮彈了。連從孟良崮繳獲的敵軍汽車,也面臨沒油的尷尬,特縱此時處境很艱難。

解放戰爭:1947年南麻臨朐之戰後,華野為何撤往膠東?

每年的7月,南麻、臨朐地區降雨都比較多,這輪較量華野確實忽略了雨季這個天時因素。在一年前的泗縣戰鬥中,華野就曾在桂系軍隊面前吃過雨戰的虧,但是當時沒有引起重視,而是歸結為桂軍戰鬥力較強。南麻、臨朐之戰,再次面臨雨戰,卻沒能事先做好雨季攻堅的準備,火炮無法在泥地移動,炸藥也多淋雨不能爆破,導致攻城效率差,傷亡高。這兩戰,華野合計傷亡26000餘人,其中6000多人戰死,一時無法補充。並且這批傷亡的官兵還是久經戰場的人員,華野戰力的損失是巨大的。經過調整,一個傷亡較大的師不得不縮為2個團。也就是說,這兩戰的失利令我軍在武器彈藥和作戰兵力上,都受到了較大打擊。而最主要的,是不得不在戰後進行被迫轉移,遭到敵人的一路追擊,在山東戰場的作戰主動性和部隊士氣都受到了明顯的影響,數個月後才恢復元氣。原野並非想撤往膠東,而是去往渤海解放區的路被截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