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東漢末年,魏蜀吳終成三足鼎立之勢。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大意失荊州,對蜀漢造成嚴重的打擊。為了奪回荊州,劉備對東吳發起了夷陵之戰,可惜遭到慘敗,蜀中精銳喪失大半。退兵的劉備並沒有再回成都,而是退居永安,最終也駕崩於此。永安在哪裡,劉備為何不回蜀漢國都成都呢?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永安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即白帝城,原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城以東約10公里的長江北岸,但由於三峽大壩建成後,上游水位上漲,如今的白帝城已經成為江中的一個小島。其白帝之名源於東漢初年,當時公孫述割據西川,在此發現“白氣”,當作“白帝復興”的祥瑞,並自稱“白帝子”,在此築城,名白帝城。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夷陵之戰兵敗後,劉備撤到白帝城,改稱為永安宮,此中的寓意不言自明。劉備不回成都,而是留守永安,目的就是要親自坐鎮此處,幫蜀漢守好東大門,因為永安對蜀漢實在太重要了。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白帝城所在的重慶市奉節縣,古稱魚復、永安、夔州、人復等,控帶二川,限隔五溪,據荊楚之上游,自古為“巴蜀之喉吭”、“吳楚萬里之襟帶”,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白帝城南邊就是長江三峽的瞿塘峽口,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從此開始。瞿塘峽口設有瞿塘關(亦稱捍關、江關、夔門),兩山對峙,中貫大江,易守難攻,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為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奉節是四川的東大門,而夔門又是奉節的東大門。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劉璋據益州時,置巴東郡,永安為郡治,重兵把守。當初劉備入蜀,若不是劉璋主動邀請,想要攻入蜀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劉備親自坐鎮永安,佈置蜀漢重兵於此,進可攻,退可守。等國力恢復,時機成熟時,則可順江而下,再對東吳展開進攻。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再不濟,也可阻東吳之兵溯江而上。夷陵之戰兵敗後,劉備退守永安,陸遜便知事已不可為,也就退兵了。若硬要逆流而上入川,劉備扼守永安,以逸待勞,東吳很可能重蹈蜀漢覆轍,由勝轉敗。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對蜀漢來說,永安是與漢中同等級別的前沿軍事重鎮,漢中的任務是攻魏,永安的任務則是防吳。蜀漢守住永安,則對東吳控制的荊州有居高臨下之戰略優勢。劉備駕崩時,讓李嚴成為託孤重臣,並讓李嚴重兵守永安。

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為何不回成都,而留在重慶白帝城?

在李嚴之後,鎮守永安的是與趙雲齊名的陳到,而且他帶的是被諸葛亮稱為“西方上兵”的白毦兵。白毦兵是劉備親自訓練出來的,其忠誠度和戰力都非同一般,可見蜀漢對永安的重視。由此則不難理解,當初夷陵兵敗之後,為何劉備要守永安而不回成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