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軍銜作為現代軍隊的重要標誌之一,產生於15世紀的歐洲。在15世紀以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軍隊只有官銜,而官銜並沒有把軍隊中計程車兵納入到等級體系當中。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15世紀後的一部分歐洲國家,例如義大利,法國等,率先在軍隊中普及了軍銜制度,也是從整個時候開始,底層計程車兵也開始分等級了,至此之後,軍銜開始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普及,並且成為了現代軍隊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等級體系制度。

要說到哪一個國家的軍銜最容易讓人混淆,讓人難以分辨,那麼二戰時期的德國是當仁不讓的。二戰時期德國的軍銜制度相對其他國家更為複雜,尤其是上校和准將這兩個軍銜,一般難以區分,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一、二戰德國兩大武裝力量,分別有自己的軍銜體系

造成二戰時期德國軍銜系統混亂,並且難以區分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在二戰時期,德國擁有兩套相對獨立的軍銜體系,分別適用於兩大武裝力量,這兩大武裝力量分別是國防軍和黨衛軍。

當時德國的國防軍,海陸空的將級軍銜分別有四種: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其中上將還有具體兵種的細化,僅僅是陸軍的上將,就分為步兵,騎兵,裝甲兵,工程兵等八種。所以在最初的國防軍軍銜系統中,是沒有準將這一軍銜的。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那麼為什麼還要說德國的上校和准將軍銜難以區分呢?其實是因為在後來,國防軍中的海軍,又獨立於空軍,陸軍,增設了一個准將軍銜,也就是說德國國防軍到後來只有海軍才有准將的軍銜,其他軍種則是沒有的。

更加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雖然海軍設立了准將軍銜,但是並沒有為準將軍銜重新設計新的肩章,而是沿用了上校的肩章,樣式都是裝飾帶上,搭配著兩顆四角星,二者之間唯一的區別是在袖章上,上校是四條槓加一顆星,而准將是一條槓加一顆星。不過因為袖章上的區別也並不明顯,所以在區分兩種軍銜的時候很容易混淆。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既然二者的軍銜差別並不大,當時德國也沒有為準將重新設計肩章,那國防海軍又為什麼要單獨設立這個軍銜呢?實際上國防海軍的准將軍銜,是為了軍隊級別需要而設立的。

在一戰德國戰敗之後,被迫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條約中明確規定德國不允許有6000噸以上排水量的巡洋艦,可以使用2000-3000噸的驅逐艦。隨著德國軍事力量的恢復與發展,德國開始打擦邊球,在不違反條約的情況下,建造了一大批5000噸左右的輕型巡洋艦。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在海軍體系中,重型巡洋艦,戰列艦等艦船,船員的規模在1000人以上,艦長的軍銜普遍是少將,而超過6000噸的驅逐艦,艦長大多是中校和上校,介於兩者之間的輕型巡洋艦,船員人數在700人左右,輕型巡洋艦的艦長要介於上校和少將之間,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海軍設立了准將軍銜,以此來擔任輕型巡洋艦艦長的職位。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二、黨衛軍的軍銜劃分更加詳細,但是並沒有准將軍銜

黨衛軍作為二戰德國的另一支武裝力量,所使用的軍銜體系和國防軍完全不同。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黨衛軍並不能算是一支軍隊,而是一支準軍事化的部隊。因為和國防軍有所區別,所以使用的等級體系,也有別於將,校,尉的稱呼方式。

黨衛軍中最高級別的軍銜是全國領袖,依次往下分別有指揮,總隊長,突擊隊大隊長,突擊隊中隊長,小隊長等等。所以在黨衛軍中,其實並沒有准將,上校這種稱謂方法,不過按照等級進行排序,也是可以和上校,准將軍銜進行對比的。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在黨衛軍中的旅隊長和區隊長,其實就是准將和上校之間的區分。相比起國防海軍的對比來說,黨衛軍的對比難度會更讓人崩潰。如果光靠肩章要區分清旅隊長和區隊長的區別,需要一片一片地數清楚肩章上的橡樹葉,從橡樹葉的數量上來看,准將的樹葉只比上校多一片葉子。相比起看肩章來說,黨衛軍區分兩者看肩扣會更加直觀容易一些。准將的肩扣是金色的,而上校則是銀色的。

二戰德國有兩套軍銜體系,准將和上校軍銜,該怎麼區分

總的來看二戰德國的准將和上校軍銜難以區分,第一是因為當時德國有兩套軍銜等級體系,第二是國防軍的准將軍銜,是為了適應輕型巡洋艦而後加進去的,肩章並沒有進行重新設計。對於黨衛軍而言,壓根兒就沒有準將和上校的說法,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明確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