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大陽謀,別國開會把自家領土瓜分了,當真是弱國無外交?

如果說在世界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個國家,其領土被其他國家作為談判籌碼予以瓜分,而這個國家甚至都沒有能夠參與其中。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說的不是“自有國情在此”的大清嗎?

其實不然,雖然清政府也曾因軟弱無能而使中國飽受列強的欺壓,但至少也參與過和列強間的領土談判,儘管在談判中並沒有多少話語權。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國家,雖然也稱得上是歐陸強國之一,但奈何其地理位置位於中歐腹地,被夾在英法德蘇等大國之間,最終只能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這個無辜被賣的歐洲國家,就是捷克斯洛伐克。

歷史上最大陽謀,別國開會把自家領土瓜分了,當真是弱國無外交?

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成立的國家,主要由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組成。

在一戰結束之前,這兩個民族都一直生活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

一戰打完,奧匈帝國作為戰敗國,即將面臨被肢解的命運,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深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已久,便決定聯手建立一個嶄新的國家。

立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由於本身具備良好的工業基礎,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二戰前便已經是世界前十的工業強國。

在捷克人中,有一部分的人口屬於德意志人,主要居住在蘇臺德地區,與奧地利接壤,該地區也就是日後被英法在談判桌上贈送給納粹德國的“禮物”。

關於這場談判,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的發跡,而他的降生,則與德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一戰結束後,除了解體的奧匈帝國外,同為戰敗國的難兄難弟,德國的日子也不好過。

為了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德國瘋狂地印刷鈔票,導致國內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德國人民每天都生活在缺衣少糧的困境當中。

在泥潭中掙扎的德國人民,迫切希望有一個新的領袖出現,能帶領德意志重振帝國昔日的輝煌,而就在這時,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正在悄然崛起。

1934年,希特勒就任德國元首,掌握了一國的最高權力,納粹也成為了德國的執政黨。

希特勒一上臺,就不斷地試圖掙脫一戰結束之後套在德國身上的枷鎖——《凡爾賽和約》,以此試探各國的底線。

當時的歐洲大陸上,除去社會主義蘇聯,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強國已由一戰前的法德爭雄變為法國的一家獨大。

而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一直以來奉行的都是離岸平衡的策略,對陸地上的強國爭霸採取的是扶弱抑強的外交手段。

因此對納粹德國的種種越界行為,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意支援被閹割後的德國,以防止法國做大。

看到英國的態度如此,希特勒更加的有恃無恐,德國的軍工機器火力全開,凡爾賽和約已然成為了一張廢紙。

在手握龐大軍隊之後,希特勒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先是從法國手中拿回在《凡爾賽和約》中被割讓出去的萊茵河地區,而後又不費一槍一彈直接吞下了奧地利,個人威望一時之間達到了頂點。

在吞併奧地利後,希特勒又把目光瞄向了旁邊的捷克斯洛伐克,而蘇臺德地區就是餐桌上的第一道開胃菜。

為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援,使自己名正言順,希特勒在蘇臺德安插了一枚釘子——漢萊茵。

漢萊茵是蘇臺德的納粹頭目,在希特勒授意下以捷克政府壓迫德意志人民為藉口,不斷地製造騷亂和流血事件,並向捷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無理要求。

在蘇臺德的局勢持續動盪不安的情況下,爆發了五月危機,德國以保護德意志同胞為由陳軍十二個師在德捷邊境,捷克也在國內進行緊張的戰爭動員。

眼看大戰一觸即發,英法蘇三國趕緊做出表態,稱若德軍率先開戰,三國部隊將立馬出動支援捷克。

面對三國的強硬態度,希特勒明白現在還不是開戰的好時機,便提議以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

張伯倫一聽非常高興,便極力敦促捷克政府就蘇臺德地區問題跟希特勒談談,順帶拒絕了蘇聯應以實際行動而非協商遏制德國侵略的建議。

而法國這邊由於內部領導層的分立,總理達拉第在外交上的優柔寡斷,將處理德捷問題的主導權讓給了英國。

可憐而又無奈的捷克政府只好在英法的壓力下,被迫與希特勒進行談判。

在英法的建議下,德捷雙方暫時達成將蘇臺德中居民人口半數以上為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地區轉交給德國。

本以為已經談妥的張伯倫,在找到希特勒商談領土移交事宜時,不料其又臨時變卦,希特勒要求即使是捷克人佔多數的地區也要一併歸入德國,並由德軍立即佔領蘇臺德,而捷克人要在兩天之內全部撤出。

對於希特勒的無條件加碼,連法國都覺得過於離譜,當即表示拒絕,英國也只能支援法國,並開始下令做戰爭動員。

但英法的武力威脅也只是做做樣子,他們並不想跟德軍兵戎相見,希特勒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料定英法之後必定會再次妥協。

果不其然,張伯倫在釋出動員令後,又主動寫信給希特勒,表明若德國願意,還有協商的餘地,並聯系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請求其敦促希特勒接受建議。

但張伯倫沒想到的是,墨索里尼早已與希特勒暗中達成約定,制定了愚弄英法代表的計劃。

希特勒順著張伯倫的臺階,向意英法三國領導人發出邀請,將會談地點選在了慕尼黑。

希特勒沒有邀請捷克政府,英法兩國也沒有為捷克爭取參加談判,在希特勒看來,捷克來不來結果都是一樣的,蘇臺德這塊地,德國是吃定了。

會議的結果正如希特勒料想的一樣,當他向張伯倫誠懇地表示,蘇臺德將是自己最後的請求時,張伯倫同意了,於是四國代表聯合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

當張伯倫回到英國時,極力揮舞著手上的協議書在媒體面前表示為英國爭取到了寶貴的和平,並接連誇讚希特勒是個講信用的領導人。

但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最終還是破產了,吃下蘇臺德後,納粹德國在短短六個月後就將協定撕毀,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而此刻,大洋彼岸的張伯倫方才美夢初醒,自己不惜出賣捷克利益所換來的承諾,竟如同一張廢紙。

張伯倫此時才看清希特勒的瘋狂面目,但奈何為時已晚,戰爭烏雲已經籠罩在了歐洲大陸的上空,人類正在走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