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何不透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

如果我得不到邁科普及格羅茲尼的石油,我就應結束這場戰爭——希特勒在1942年7月1日的南方集團軍總部會議上如是說。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何不透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

1942年中旬,德軍最高統帥部下達了向高加索地區進軍的命令,企圖將盛產糧食和石油的這一地區據為己有,以達到後勤補充的目的。很多人可能不解:中東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產區,希特勒為何會熟視無睹呢?

上世紀之初,英國一支勘探隊在伊朗和伊拉克的交界處打出了中東現代史上的第一口石油井。在此後的近二十年間,英國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中東石油資源的壟斷者。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何不透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緊隨英國之後也開始涉足中東石油資源。那麼這一時期的德國在幹什麼?當然是在處理名目繁多、限制重重的《凡爾賽條約》。所以說,自一戰後到二戰結束前,中東石油利益的主要參與者除了英國就是美國。

對於主張使用大規模機械化部隊進行戰爭的希特勒而言,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綜上並不難發現,當時的德國在中東並沒有形成傳統勢力,自然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從中攫取利益。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何不透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

另一方面,當時中東的石油開採實際上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地區的石油儲藏情況僅僅停留在“可能”的基礎上;這也就意味著巨大的投入並不一定能夠得到成正比的回報。

但反觀當時的北高加索和南高加索地區,蘇聯在這些地區已經建立並運作著成熟的石油產業,當時這兩個地區的油氣產量分別佔到了蘇聯總產量的86。5%和65%,位於南高加索的巴庫地區(今亞塞拜然境內)的石油產量甚至是蘇聯總產量的75%!

因此,攻佔高加索地區相較於入侵中東具備更多的先天優勢:首先在地理上德國更加靠近高加索地區;其次,高加索地區已知的石油資源更加豐富、設施更加完善;再次,德國當時進攻的重點是蘇聯,而高加索石油區又是蘇聯工業的命脈所在。

二戰時期,希特勒為何不透過攻佔中東地區來獲取石油?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希特勒既定的大戰略擴張計劃中,攻佔高加索地區也是為進一步出兵中東所做的鋪墊;如果一切順利,德國最終還是會染指這一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