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韓國,作為文明發達歷史悠久的“大國形象”,在網際網路上一直都非常火。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但是你對比其他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你會發現,哪怕是印度都有著獨具特點的美食文化,可宇宙大國韓國最出名的卻是泡菜。那這種醃漬食物啊,其實在哪個菜系都不稀奇,只是很少作為主菜出現,都是用來調味的。

像韓國這種把泡菜當成飲食文化核心的,全世界應該只有他們獨一份了。甚至在韓劇《愛在哈佛》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男主向女主示愛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珍藏的泡菜給他做泡菜湯,然後兩人含情脈脈的互喂對方。這種情況放中國啊,就好像是男孩抱著鹹菜疙瘩,然後捧著一盆黃醬找女孩約會,那多少有點重口味了。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那麼韓國人為什麼對泡菜情有獨鍾,甚至以此為傲呢?

歸根結底啊,還是地域因素引起的物質匱乏,那韓國說好聽點的叫四季分明,說難聽一些,其實就是夏天死熱,冬天賊冷。

那夏季的最高溫度能到40度,而冬季的最低溫呢,能達到零下30度。而且韓國的冬季相對漫長,加上朝鮮半島本身山地較多,適合耕種的平原只有30%的面積。雖然地理位置還不錯,各類食材都有,但是受限於自然條件,產量相對較低,於是為了度過漫長的冬季,泡菜這種品類豐富,可以長期儲存,又口味重,比較下飯的菜品,成為了韓國人民的首選。

而且這韓國人吃泡菜有很多講究啊,比如顏色越多就越好,所以你看韓式料理經常給你一次上好多小碟子,但是呢,每碟就那麼一點點,現在來說是韓國料理的一種特色。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但是從歷史角度出發,韓國人是真的喜歡每種都搞這麼一點點嗎?那王公貴族可能是,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是真的沒有那麼多存貨,只能省著點吃,而且韓國料理。

很少有咱們吃的那種炒菜啊,要麼是泡菜冷麵這種乾脆就涼著吃的東西,要麼就是石鍋拌飯,大醬湯烤肉這種不容易涼的食物。

這種習俗也是受了氣候條件的影響,韓國的夏天潮溼炎熱,雖然這能吃的東西也不少,但是窮人呢,他不見得吃得起,而有錢人,這個天氣大魚大肉你也吃不下去,還不如涼爽的冷麵舒服。

到了冬天,這好不容易把食材儲存到了冬天,那結果炒一盤菜,剛出鍋沒多久就涼透了,這口感和味道都大打折扣,那還不如都扔到一鍋湯裡,咕嘟咕嘟一通亂燉來的實在,沒錯,這也就是韓式火鍋成型的一個原因。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當然,能在冬天吃得起這麼營養豐富種類多樣的火鍋的人,條件也不會太差,所以普通老百姓往往只能拿醬和泡菜就飯吃,這夏天還好。可到了冬天,零下二三十度這麼吃,這想想都覺得胃疼,窮人只能就著點熱水吃,然後發現。這把醬混合熱水,再把飯一泡,又暖和還下飯,這種大醬湯也就成了韓國平民飲食的標準配置之一。

烤肉也是同理,寒冷的冬天,貴族們圍坐在火爐旁,一邊烤著肉吃一邊取暖,也還算愜意,不過平民百姓顯然就沒那麼奢侈了。

對於當時的朝鮮半島人民來說,相對不算缺的應該就是糧食了,而且地理條件總算是發揮了一些正面作用。韓國的大米味道還不錯,所以既然在菜式方面,韓國料理是真玩不出什麼花來了,那就只能在主食上下工夫了。

但遺憾的是呢,這朝鮮半島人民啊,基本也只能圍繞著糯米和粳米來進行操作了。最後形成了與泡菜文化齊名的這個糯米糕文化,其實,就是咱們的年糕。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對咱們來講年糕也只是眾多美食當中的一種,但是到了韓國的飲食歷史,基本上幹啥都吃年糕。不同節日,就做一個不同型別的年糕。比如農曆三月三就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要做鬆餅。甚至婚喪嫁娶,祭祀生子這些重要場合,也是做各式各樣的年糕,有一種講究中透露出的一絲無奈的感覺。不過也是朝鮮半島人民真沒什麼材料可做。

看到這,估計有人就疑惑了,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按理說海洋資源不少,為什麼沒有圍繞海洋資源發展一些飲食文化呢?

我個人認為,一個原因就是腥,吃海鮮往往都要用到大量的調味料去腥,比如料酒。但是對於早期的朝鮮半島來說,米酒才是最常見的酒類,本身比較渾濁,度數也偏低,拿來給食材去腥這多少有點奢侈。

其他調料也有類似的原因,因此,在朝鮮以燒烤為主的烹飪環境中,海鮮其實並不是很好的原材料。反倒是陸地上的牛肉,雞肉甚至狗肉,成為了韓國料理中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不過好在隨著辣椒的傳入,這種既能刺激味蕾又能讓人發熱出汗的東西,立刻成為了韓國人民的最愛。同時,辣椒獨特的調味屬性,也給韓國料理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魚類海鮮的烹調。也終於讓韓國人民的泡菜罈子豐富了一些,所以現在紅紅辣辣的韓國料理,其實已經是16世紀以後的產物了,可見之前的韓國人民飲食是有多匱乏。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不過就算有了辣椒可以改善海鮮的風味,但面對已經沿襲了很長時間的韓國飲食傳統,海鮮也只能選擇融入其中,並沒有發展出獨立的烹飪菜系。

說了這麼多,總覺得好像我在黑韓國料理一樣啊。光說人家沒得吃,那怎麼不說說人家最奢靡的美食呢?多少也能體現一下韓國料理的精髓對吧?

別說,還真有這麼一道菜,叫神仙爐。這聽名字就很講究,而且呢,一定要在重大節日才能吃。據說啊,只要吃上一口就能像神仙一樣快活,更有傳說,說吃多了還能長生不老?

那麼這麼神奇的菜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食材種類非常多,葷的、素的、飛的、遊的什麼都有,然後每種都要裹上面和雞蛋糊煎好。最後,還是得扔到鍋裡煮。雖然味道也不錯,營養也豐富,但說白了不還是一鍋火鍋湯嗎?但就是這種級別的菜品,已經是韓國料理公認的,可以被冠以神仙之名的頂級料理了。

韓國貴為“萬物起源”,為什麼鍾愛吃泡菜?

所以這也不是咱們黑韓國美食文化,是半島人民生活真的挺不容易的。那從這個角度看,其實我們多少應該也能理解韓國人的一些心理了。

作為一個體量不大,資源不多的小國,卻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成為大國之間博弈的重要棋子。這種特殊地位,的確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與現實不符的野心,但貧瘠的資源和惡劣的自然條件,卻讓朝鮮半島始終發展不出與其野心匹配的文化底蘊。

舉個簡單的例子,那過去的高麗人到中國一看,中國人過年包餃子,十五包元宵,端午包粽子,變得法著弄吃的。本想回去也這麼過,結果到家一看除了大米就是泡菜。想搞點原創,結果發現要麼是被氣候影響的不實用,要麼早就被外國吃貨們挖掘得差不多了,最後只能守著泡菜年糕當做自己的傳統文化維護起來。

所以這麼看,韓國其實也挺無奈的,文化上自己發展緩慢,只能靠外面傳來的經驗包快速升級。環境上天生就窮,要啥缺啥,通常一個人越缺什麼,他就越愛提什麼。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大抵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