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奔私”一年後重返老東家,於洋再度管理富國新動力

“公奔私”一年後重返老東家,於洋再度管理富國新動力

成名於富國精準醫療的於洋近日再次迴歸公募基金公司。

富國新動力於2021年12月31日釋出的公告顯示,増聘基金經理於洋,與劉博一同管理該基金。於洋曾是吸引眾多基民關注的基金經理,他曾於2020年6月從富國基金離職,同年9月加入上海欽沐資產,於2021年11月離職。

對於於洋重返公募,並且還是自己的老東家,許多持有他曾經管理的基金的投資者表示將會繼續跟隨和支援。

於洋重返公募

先“公奔私”,加入上海欽沐資產,隨後又“私返公”,於洋短暫涉足私募行業一年多之後,重返老東家富國基金。

天眼查資訊顯示,上海欽沐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上海欽沐資產”)成立於2020年5月,前身為莞商資產管理(上海)合夥企業(有限合夥),2020年6月,於洋出資195萬元入股上海欽沐資產,持股比例在39%,並擔任投資總監。2021年10月,於洋退出上海欽沐資產股東。

私募排排網顯示,於洋曾管理的私募產品已經清盤。在於洋退出前,上海欽沐資產的規模一度來到50億大關。中基協官網顯示,上海欽沐資產目前的高管有兩人,分別是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董事總經理的柳士威和合規風控胡宜,此前還有一位高管羅林已經不在名單之上。

據瞭解,柳士威和於洋曾有過安信證券的共事經歷,羅林和於洋曾有過富國基金的共事經歷。柳士威曾有過明星私募源樂晟研究總監的工作經歷,在明星基金經理於洋離去之後,上海欽沐資產回到“單核時代”。

據相關媒體此前報道,於洋在2021年11月就向私募基金持有人傳送了一份解釋信:“基於絕對收益的目標,今年以來我對投資體系進行了持續的思考和調整,也嘗試根據市場變化做出應對,經過持續思考及嘗試之後,我認為目前個人的投資風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難獲得較好的絕對收益;其次在創立私募投資基金以來,運營方面的事務佔據了不少精力,無法專注於單純的投資工作,多方面因素導致在投資業績上無法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偏離了公司創立時追求卓越的初衷,基於對投資者負責的考慮,而非基於個人利益最大化,我將在近期結束自己對原有基金產品的管理。”

至於於洋本人是自願迴歸,還是富國基金的邀請,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專注全市場成長股

根據富國基金於2021年末釋出的公告,於洋已經於2021年12月30日任職富國新動力基金經理,與基金經理劉博一同管理基金。

不論是在公募還是私募,於洋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此前,於洋從富國基金離職時,有不少投資者向記者詢問如何能買到於洋的私募產品,如今,於洋迴歸公募這一舉動,又引起了不少基民的注意。“歡迎於洋回家”,有基民在富國新動力下方的評論區表示,會跟投於洋管理的基金。還有基民表示,正是因為於洋當年出走富國基金,才會選擇贖回其曾管理的基金,如今會再次買入。

公開資料顯示,於洋本碩均是生物醫藥相關專業,擁有超過10年的證券從業年限,2015年加入富國基金,2017年開始管理公募基金。截至2020年6月,曾管理過富國新動力、富國醫藥成長30、富國生物醫藥科技A、富國醫療保健行業A、富國精準醫療,其中,富國精準醫療、富國新動力都是其管理的優秀產品。

天天基金網顯示,於洋曾於2017年10月25日至2020年6月5日管理富國新動力,任職回報率達到140。61%,曾於2017年11月17日至2020年6月5日管理過富國精準醫療,任職回報率達到154。01%,這是他之前管理公募基金時間最長的兩隻基金,同類排名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得益於醫藥行業的研究背景,於洋管理的富國精準醫療曾在2018年上半年獲得全市場第一的排名,到了2018年下半年醫藥股暴跌的時候,於洋選擇及時減倉躲過了行業的大跌。迴歸公募之後,目前於洋只接管了一隻公募基金——富國新動力,但不是醫藥主題基金。近一年醫藥股整體漲幅相對其他大漲的板塊落後,對於他這位醫藥科班背景出身的基金經理而言,是否存在機會,備受眾多投資者關注。

但實際上,於洋並不是一名只投醫藥股的基金經理,從其曾管理的富國新動力就能看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富國新動力的重倉持股中,除醫藥醫療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外,還重倉了電子、旅遊酒店、白酒、軟體等。於洋曾更希望成為一名成長風格的全市場基金經理,他曾向媒體表示,自己的能力圈在挖掘優秀的成長股,除了醫藥領域之外,還有一些領域的機會也同樣不容錯過。

某公募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公私募面對的投資者人群不同,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各有優勢。而一些基金經理從私募重返公募,這部分人可能還是覺得公募相對來說,某些方面更好。

記者 夏悅超

封面供圖 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