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天才鋼琴師 1900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是在豆瓣裡評分高達9。3分的電影,讓每一個人看完之後都久久不能忘懷,這部電影沒有特效,也沒有燒腦的劇情,但卻能讓你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

《海上鋼琴師》主要講的是一位天才海上鋼琴師1900的故事,他是一名孤兒,被親生父母遺棄在船上,但他從小就對鋼琴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他是少有的鋼琴天才,受眾人追捧,但卻也是不折不扣的異類,在他的世界裡只有那臺鋼琴,也因此總讓他顯得與眾人格格不入。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名令他心動的女生,在此時這位天才鋼琴師會如何選擇呢?他是下船,去融入群體,還是留在船上,承受終身孤獨?這樣的一位天才在面對這個世界時做出的選擇,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那麼今天,我們就以“異類”的角度去解讀《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背後的

“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更深層次的去理解異類這個詞。

一 天才,往往不可避免的成為異類,天才也因此是天生不幸的一群人

看電影《海上鋼琴師》之後,給我帶來最深的感覺就是孤獨,主角1900身上的無盡的孤獨,即使在音樂會上的音樂再歡快,人們的歡呼聲再響亮,觀眾給予1900再多的掌聲和榮耀,但1900卻與身邊的人總是格格不入。

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讓我每次看都會感到很難受,在一場音樂會上,會場上所有的人都圍繞著1900在起舞,陶醉於他的琴聲中,無不都在讚歎和羨慕1900在鋼琴上的天賦。

但在音樂會結束之後,剛還在為1900起舞的人們立刻就做鳥獸狀的四散開來,獨留1900孤獨的留在場中,

沒有人會真心的去了解1900,也沒有人會真正的想關心1900,再高的天賦,再多的榮譽,也無法填滿他此刻的孤獨。

這樣的一個音樂天才,我們原以為1900能有非常多的知己,但終其一生卻只有胖子小號手一個朋友,但事實上,從小號手後來勸1900下船的舉動來看,小號手其實也並不瞭解1900,他僅僅是尊重1900,這是何等的孤獨?在1900的人生裡,唯有鋼琴相伴。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提起異類,不由得就想起在《復仇者聯盟3 無限戰爭》中出場的大反派滅霸以及鋼鐵俠斯塔克,滅霸曾對鋼鐵俠說過這樣的一段話,“你我都是被知識詛咒的人,”在當時看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滅霸這句臺詞的意思,後來我才逐漸明白這句話的深意。

滅霸的家鄉泰坦星因為能源枯竭而滅亡,其實滅霸早已預測到了這一結果的產生,並提早向族人提出了預警,但族人均不理會滅霸,甚至將之驅逐,滅霸不得已走向了另一條極端的道理,收集無限寶石,隨機消滅全宇宙一半的人口,來實現全宇宙的平衡。

又如鋼鐵俠斯塔克,他早已預料到如果超級英雄不接受政府的節制,那麼未來一定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僅僅靠一個保護世界的心意是不足以保護世界的,但卻遭到以美國隊長為首的一群超級英雄的反對,並因此與斯塔克決裂,並開啟了內戰;

若我們以未成年人的視角去看待這場內戰,我們會毫不猶豫的支援美國隊長,因為美國隊長自誕生以來就是正義的象徵,而作為一個英雄就應該無拘無束;但若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我們會明白鋼鐵俠的做法才是正確的。但我們都有一個很奇怪的感覺,鋼鐵俠身邊依然有著那麼多的支持者,我們依然會覺得鋼鐵俠與他的同伴格格不入。

無論是滅霸又或者是鋼鐵俠,他們都是天才,也都是群體中的異類,他們總能輕而易舉的獲得平常人很難獲得的目光以及榮耀還,但除此之外,我們從他們的身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深深的孤獨,就如同電影《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一般。

差異造就孤獨,或許這也是每一個天才的宿命。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二 面對異類,我們往往不會真正的接受他們,而將他們區別對待

在絕大多數普通人看來,異類就是異類,不管這個異類過的如何的好,活的怎樣體面,有著怎樣的本領,除非他們能遇到另一個異類,否則他們永遠無法真正的被理解。

就像在電影《海上鋼琴師》的1900,他是世間少有的鋼琴天才,總是能以他悠揚的鋼琴聲治癒南來北往的旅客,每一場的音樂會上,人們也會圍繞著1900,為他的天賦和驚歎,但琴音結束的那一刻起,人們就會離開。

在電影中有一處細節令人感觸很深,1900的好友麥克斯以及製作唱片的商人,都在勸1900下船,去他們認為的更寬廣的世界,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1900身邊的朋友在幫助他,因此判斷1900其實並不孤單,他還有真心對他的朋友。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我看來,1900的好友麥克斯和那個製作唱片的商人,他們之所以會極力的勸1900下船,是因為他們打從內心的覺得1900“有病”,1900需要下船治療好他的“病”,治療他的孤獨;在他們的心中,1900就是一個“異類”,他需要下船,放棄他的個性,重新融入他們這個集體。

1900如果下船,隨著時間的蹉跎和生活的煎熬,他遲早會有一天能拋棄個性,而為了生活去選擇共性,畢竟在這個大千世界,一個天才的鋼琴聲並不能算的上是什麼;但1900如果一直待在船上,以他的天賦在這麼小的世界裡,那麼他毫無疑問就是一個“有病的異類”。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天才的人生真的快樂嗎?我仔細的的思考了一下,我們在面對天才的時候,更多的是像看一件藝術品,我們會為之驚歎,為之著迷,但我們永遠不會真正的想去保護對方,在危急的情況下,藝術品永遠是我們首先會丟棄的東西。

由於思考的層面不同,我們不能理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也無法懂得我們的快樂,也因此,天才就註定要成為異類,要與人群格格不入,從另一種角度看,天才的人生,也是天生不幸的一種。

看著1900的人生,我總是想起我小學三年級時的一名插班生,這名同學是從農村轉到城市讀書,本該讀五年級的她不得不重新從三年級開始學起;

不出意外的,她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並且總能領先第二名很長的一截,在通常的情況下,成績好的同學總能受到同學們的喜歡,但她卻總是冷冷清清,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吃飯,也一個人放學。

但她在我的心中,其實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似乎沒有題目可以難得倒她,但若是讓我和她單獨相處,就不可避免的感受到彆扭,如今想來這就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層次的問題,我們這些其他同學很難能與她有共同的話題,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說,她毫無疑問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天才,但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異類。

哪怕到了今天,我們對待異類的態度也依然是如此,大到人種,國籍,小到性格,地域,我們都不可避免的產生區別對待,更何況是面對一個異於於常人的天才的時候呢?

但是異類難道真的就那麼的不好嗎?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三 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中,有一處細節讓無數觀眾捶胸頓足,怒罵1900的不爭氣,引起無數影迷爭議。

孤獨的1900在一場音樂會上終於還是遇到了他所喜歡的那個女生,而女生也被1900的音樂才華給吸引,但如果1900要和他愛的人在一起,那麼他就必須離開這他生活了一輩子的船,去到陸地上生活。

面對愛情,1900會如何選擇呢?1900聽從了他的朋友小號手的建議,試圖下船去找到他心愛的女孩,但就在1900即將下船,走到船門口的時候,看著這個廣闊的世界,1900猶豫了,是下船,融入這個世界,還是待在船上,獨自承受終身的孤苦?

最終1900還是回頭了,他說出了那段經典的臺詞。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 ” ——1900

1900在猶豫之後,望著船外面那個世界,那些此起彼伏,望不到邊際的房子,以及那來來往往的人群,1900還是決定留在船上,放棄了他唾手可得的愛情,他寧願在船上做一個異類,也不願意下船融入這個世界。

看著這樣的1900,不少人都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都盼望著1900能與那個美麗的女孩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也希望1900的才華能在外面那個大千世界能有一個更大的舞臺,但他全都放棄了。

看著1900的說辭,1900人生的悲劇似乎是已經註定了的。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在大多數觀眾看來,作為一個人群中的異類,1900的人生是孤獨並且悲劇的,但1900真的孤獨嗎?我卻並不這樣認為,1900不但不孤獨,似乎比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內心還更加的圓滿。

在船上的1900看似孤獨,但他卻有著無數的音符和音樂才華陪伴他,還有熙熙攘攘的旅客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在他彈琴的那一刻,我甚至覺得他比國王都要富有。

但相反卻是融入群體的我們,時常會感到孤獨,在白天看起來快樂並且合群的我們,到了晚上卻經常患得患失,不自覺的流淚,遠離群體的人得到了內心的富足,而融入群體的人反而無比的空虛,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了下,這正是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沒有如同1900,滅霸,又或者鋼鐵俠那樣在某一個領域有突出的才華,也因此我們沒法擁有一個充實的內在;我們空虛的內在,迫切的希望以這個世界對我們的認同來填滿。

相比我們認為的那些“異類”,似乎我們這些普通人比他們還空虛,這樣的我們在看到他們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將他們“改造”成我們的同類,卻不是想成為他們。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說:“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裡面而是在許多人中間。”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我們對於異類,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將他們區別對待,但卻都忘記了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異類,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就連吸奶俏皮的樣子都這樣的五花八門。

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為了能融入這個世界,逐漸的拋棄個性,割去自己的部分靈魂,去選擇共性,如今我們站在天橋下往下看,大家都是那麼的相像。

而沒有被改變的人,往往都因在某一個方面有顯著的特長,因而有一個較為強大的內心,從而沒被環境所同步,就如同1900一般。

不由得想起在1995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一場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聚集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經濟的領袖,各大企業的懂事長,在這場會議上,參與者一致的認為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會加劇貧富差距,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會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而另外的百分之八十的人會逐漸的邊緣化。

那麼我們要如何化解這百分之八十的人,與這百分之二十的精英之間的矛盾呢?如何繼續維持這個社會的安定呢?

這個時候布熱津斯基認為,那就是為那百分之八十的人塞上一隻“奶嘴”,讓他們沉浸在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娛樂環境中,這樣公眾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將自己思考的能力交給新聞媒體,達到一種特殊的“大同”境界,在一個沒有異類的世界裡,世界自然就和平了。

《海上鋼琴師》不妨活成異類,異類不是貶義詞,而是靈魂的救贖

但融入群體之後的人生真的讓我們快樂了嗎?說到這又羨慕起1900起來,他的世界雖然很小,只有船那麼大,但他得到的快樂卻可能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的。

我思考了一下,關於異類這個詞,在過去我們單純是指那些與常人有異,不能很好的融入群體的人,就如同《海上鋼琴師》的1900一樣,他與船上的眾人總是格格不入,甚至在這個世界都是那麼的特殊。

在看了1900之後,我有了更深的理解,異類絕不僅僅只是不能融入集體,而是那些在大環境之中,依然選擇堅持自己的夢想,不人云亦云,具有獨立靈魂的人。就像1900,世人都在埋怨他的懦弱,錯失了一段良緣,而我卻欣賞他敢於堅持自己的勇氣。

而我們現在的世界,越來越鄙棄異類,他會讓你覺得孤獨可恥,逼著你去接受外界的資訊,同時也逼著你融入這個社會,逐漸的切割自己的靈魂,就為了讓你成為這個世界所喜歡的樣子。

它會要求你上岸,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一樣,成為同一類人,走上同樣的一條路;如果你拒絕融入,你就將獨自承受內在的以及外在的孤獨,而若融入,這就將是一條漫長,無趣,看不到終點的旅程。

那麼接下來的人生裡,為何不試著重新成為一個異類?去找回自己所熱愛之物,去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學會獨立思考,也學會自主判斷,利用自己熱愛之物填滿自己的靈魂,也不算是辜負這莽莽一生。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