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1965年,原河北省邢臺市沙河縣一個叫“善下”的村莊,有一個很火的生意——掛麵。當時,沙河縣青界人民公社善南第二生產隊有個掛麵坊,而第一個在掛麵坊裡做掛麵的人,名叫魏銀海(金沙河集團邢臺公司魏少波班長的大爺),今年已有80歲高齡,在他的記憶中做掛麵的時刻依然歷歷在目。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1965年善下村第一個做掛麵的人魏銀海同志)

金沙河集團起源於1971年,當時原沙河縣青界人民公社善南第二生產隊的掛麵坊已初有規模,負責人魏江海帶領著3名女工每天能做100-150斤掛麵,生產二隊的23戶人家每天輪流著外出換掛麵,那時,魏海金同志才11歲,當輪到自家需要外出換掛麵時,魏海金同志也會推著獨輪車走街串巷換掛麵。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這件事記憶清晰的,應該是魏董的大哥魏海印和當時掛麵坊的負責人魏江海(邢臺公司魏少波班長的父親)以及3位做掛麵的人員。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董事長的大哥魏海印講述)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1971年掛麵坊的負責人魏江海講述)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董事長的三哥魏福林現場回憶吆喝聲)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1971年在掛麵坊做掛麵的人現場演示)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1971年的獨輪車)

1979年開始改革開放了,集體財產分到了私人所有,在分田單幹的日子裡,總需要養活一家老小,當時魏董的大哥是生產隊的會計,二哥是副隊長;一家人商量著便把生產隊的掛麵機買到了家中,準備做掛麵生意!

於是,三個哥哥在家做掛麵,19歲的魏海金同志便主動請纓外出賣掛麵,19歲便成了家裡銷售的主力軍。

當時,也屬於是掛麵行業,那競爭對手也是很厲害的,競爭對手是誰呢?說來也巧,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現在銷售部一位組長郝莎莎的爺爺,這位爺爺當時換掛麵可了不得了,可以說是熟能生巧、行業的老手了。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從1971年推著獨輪車換掛麵,到1979年騎著腳踏車換掛麵,這一路走來著實艱辛坎坷。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1979年的腳踏車)

正因如此,1985年,金沙河有了第一批員工,這兩位阿姨著實難找了,因為給魏董打工時還沒有結婚,現在已經為人奶奶了。在魏董的印象中,這兩位員工,一個叫慶雪、一位叫迷霞,姓什麼,哪個村的人就是想不起來了,於是為了找到這兩名員工,想了各種辦法,最終透過派出所幫忙找到了兩位身份相符的人。時隔37年了,這兩位阿姨,一位長居於石家莊,一位就在邢臺市南和區。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1985年-1995年,這10年的時間與3個合作伙伴幹掛麵生意,10年過後裝置陳舊,廠房也需要煥然一新,於是合作伙伴便去做其他生意。魏董還想著堅持做掛麵、麵粉生意,就開始建廠房,沒有錢,就借磚、借存摺、借玉米,最終才把廠房蓋起來,安裝了一條麵粉生產線,公司投產後,起名為“金A面業”。

魏董的一位同學,名叫左社林,從1996年便和魏董一起幹起了麵粉生意。麵粉投產一年後,也就是1997年,金沙河便有了歷史上第一條自動掛麵生產流水線!

金沙河:與面結緣50年

(圖為訪談左社林同志)

自1971年至今,金沙河集團這五十年來,一直只做一件事——把面做好,一件事、一股勁兒、一群人、一條心、一輩子!

從1971年到2021年,50年的發展,每一個里程碑都值得我們回望和致敬。50年,這一路走來,離不開全體金沙河領導、員工、家屬及客戶的齊心協力,離不開消費者對金沙河的支援,離不開社會各界朋友對金沙河的關懷與信任,正因為我們手拉手、肩並肩,才走過了金沙河集團的第一個50年,第二個50年全體金沙河人將繼續手拉手、肩並肩為百年金沙河砥礪奮進。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