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說起來輕鬆,可於大漠黃沙中生活的人們,雨水貴如油,靠天吃飯的沙漠人看到漫天黃沙中長出一棵小草都像中了獎一樣欣喜,那種感受,外人無法體會。半個世紀來,生活在我國甘肅省武威市民勤及古浪縣一帶沙漠中的人們,在與黃沙爭生存的艱難困苦中,硬是靠一股與沙斗的愚公移山精神,憑藉智慧與硬骨頭,頑強在沙漠中生活下來,並且把黃沙逐漸改造成綠洲。在這裡,最具典型代表被全國人傳頌的,是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帶領三代人治沙的故事。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一、走進八步沙·紀念館瞭解六老漢三代人治沙故事,先從八步沙林場紀念館開始。在這裡,遊客更能全面瞭解和感受到六老漢半個世紀來是如何把沙漠變綠洲的過程。這也是走進八步沙林場前,遊客特別想來看看的地方。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隨著八步沙六老漢事蹟在全國的傳播,在紀念館門口,看到不斷有各地遊客來到這裡。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古浪縣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位於河西走廊東端,騰格裡沙漠南部,為古絲綢之路要衝,自古就以“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的重要地理位置而聞名遐邇。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而古浪縣地理位置,又使生活在此的人們飽受風沙侵蝕。古浪縣地處乾旱區,在這個人口40餘萬的縣城裡,山川沙各佔三分之一,年均氣溫4。9℃,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達2500毫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使這裡一度成為貧困縣。而八步沙,正處在騰格裡沙漠在古浪南邊的一個風沙口,治沙“六老漢”家住土門鎮,距這個風沙口只有5公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裡的沙丘每年以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嚴重侵害著周邊10多個村莊2萬多畝良田,給當地3萬多人民的農業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危害。村民們說,一刮沙塵暴就飛沙走石,拔樹揭瓦,如果不治沙,村莊可能早就被黃沙埋了,人也沒法活到現在。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紀念館中記錄著古浪史上曾經遭受的沙塵暴襲擊,這座鐘,以此警示人們牢記天災危害。環境的越來越惡劣,也是激發村民治沙的決心所在。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1981年冬,飽受風沙之苦的石滿、張潤元、郭朝明、羅文奎、程海、賀發林六老漢,以聯戶承包方式開啟了艱難的造林封沙之路。“六老漢”治沙紀念館裡的一幅幅泛黃照片,無聲講述著他們治沙的生活。當年他們就住在簡陋的“地窩子”裡,吃炒麵啃幹饃饃,喝融化的雪水。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經過反覆在沙漠中摸索,他們除了在雨後搶種外,找出最適合當地的兩種治沙辦法,一種為尼龍網阻沙治沙。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另一種為麥草方格治沙。如今,實踐證明,這兩種治沙方法非常有效。春天栽種,到夏秋雨水充足的話,這些草方格里就能生長出綠色。在沙漠一帶行走,見到的也大都是這樣的情景。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二、如今的八步沙林場及創收方式那麼,經過六老漢三代人半個世紀改造的八步沙林場,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近日在秋日的一個下午,走進八步沙,在第三代帶頭人郭璽的帶領下走進沙漠林場,一睹了他們幾十年來的心血,也親身感受了他們壓草格治沙的過程。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從公路進到八步沙治沙現場,一路都是蜿蜒土路,還需約半小時車程。而這一路上,兩邊滿眼都是草與樹。問開車司機師傅這些原來是不是沙漠,他的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指著這一路兩邊的草地說,原來這些地方全是一片荒蕪沙漠,寸草不生。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而作為一名遊客在車裡看到的情景,是沿途沒有高大樹木,地裡多為一些梭梭樹及不知名小草。秋天來了,有的還變成了紅色。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作為一個北方人,還是第一次聽說“梭梭”這個詞,也是數天沙漠縣之行聽的最多的一種植物。司機師傅說,“梭梭”可是我們沙漠裡的明星植物,它不但是一種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還可作為牲畜飼料,最重要的,名貴中藥蓯蓉寄生在它的根部。說起蓯蓉,沙漠人也是對它情有獨鍾。他們說,為了更好利用梭梭,在沙漠開發中產出經濟效益,人們研究出在梭梭中嫁接蓯蓉。而蓯蓉被譽為“沙漠人參”,具有獨特的補腎、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腫瘤抗輻射等10多種藥用功能。這是沙漠創收的方式之一。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他們還介紹說,2018年,他們發展起5000畝梭梭嫁接肉蓯蓉產業,成活率達到80%。說一公斤肉蓯蓉在當地售價40元左右,一畝地可產50公斤,這樣下來,一畝地就能有2000多元收入。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沙漠中還能看到一棵如此高大的樹,可別瞧不起它,你原來的熟視無睹,在這裡的一棵小草一棵樹,都是治沙人多年汗水的結晶。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距離第一代治沙人造林現場五十米外的一個院落裡,一個個如麥垛般的小屋零散分佈,這就是八步沙5000只溜達雞的“別墅”。林場人介紹說,這是八步沙人除嫁接蓯蓉外,實施的第二種沙漠創收方式。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當年,六位老漢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挺進騰格裡沙漠南緣“八步沙”,以聯產承包形式組建集體林場,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38年來,他們用辛勤和汗水,把飛沙走石的不毛之地,治理成了生機盎然的綠色草場。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秋天了,沙漠裡的這種植物還開著粉紅的小花,點綴了草場之美。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三、八步沙沙場體驗如何治沙走進八步沙沙漠腹地,是在六老漢的第三代人郭璽的帶領下。這裡來介紹下郭璽,男,34歲,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臺子村人,六老漢中的郭朝明是他爺爺,為第三代治沙人。由於他在網路開有直播平臺,使更多人感受到什麼是治理沙漠,還幫助鄉親們網路銷售蓯蓉等,由此被選為“幸福鄉村帶頭人”。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此行與郭璽一起拿著治沙工具來到現場,體驗沙漠裡如何治沙。進到還是黃沙的地表中,他手中拿的,是一個看起來簡單的鐵靶子,讓人看不明白有啥用,後來經他一示範才知道是劃方格線用的。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他手裡用起來飛快,可在別人手中卻是個笨傢伙,怎麼都不聽使喚。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郭璽說,麥草方格是沙漠上目前最為流行的一種治沙方式。看他為大家示範,把沙子按照畫出來的線刨出溝後,然後把麥草放進溝內,最後用沙子壓實。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38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一步一步、一畝一畝、一方一方,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到37。6萬畝,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動書寫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奇蹟,全靠的是手中這些傢伙。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這些草方格壓好,夏秋雨水好時,就能長出綠色了”郭璽抱著草興奮地說。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四、八步沙林場榮譽讓八步沙六老漢想不到的是,他們的治沙造林行為,近年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肯定。1991年八步沙林場被林業部樹為治沙造林先進集體,石滿被評為“全國治沙造林勞動模範”。2004年4月,張潤元被授予“地球獎”。2019年1月,八步沙三代人集體榮獲改革開放40年感動甘肅人物”隴之驕子“。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近年,六老漢三代人陸續接到各地邀請,走進全省25家部門單位宣講他們的治沙經歷,展示他們的治沙成果,弘揚他們的治沙精神。

六老漢三代人蹲守沙漠38年,甘肅古浪,這些年他們經歷了什麼?

自古以來,征服沙漠一直是個世界難題,被譽為最難改造之地。而甘肅六老漢三代人用38年的頑強不屈,抒寫了沙漠變綠洲神話,而創造此奇蹟的,也只有吃苦耐勞的中國人做得到。這裡是·圖說故事520的原創圖文,嚴禁轉載盜圖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