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自從太史公制訂太初曆,重新確認夏曆的歲首,春節這一節日便沿襲下來了。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曆紀年,數千年傳承的農曆“元旦”更名為“春節”,公元紀年的歲首登堂入室成為“元旦”了。

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新中國延續了這一改革,在曆法上採取了與國際同步的做法。但億萬民眾出以傳統慣性對公曆的元旦沒有感覺,仍將春節這一天作為中國人最高級別的節慶之日,雖然它沒有了元旦的名分。

春節原稱“元旦”。“元日”也是,王安石寫的那首著名七絕詠年節詩即以此命名。“元”是初、始的意思,指歲首第一天。“元旦”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沿著這一思維,這天又被稱作“三元”,即解釋為歲之元、時(季)之元、月之元。這種稱謂強調了這天的獨特地位,有著詩意的聯想空間,但容易與傳統節慶的上元、中元與下元這昆淆。

重要的日子,人們就會愛心愛意地關注,從不同角度欣賞與描述於是春節就有了許多美麗的別稱,如“三始”啊,“三朝”啊,仍是“三元”的命名模式;如“端日”啊,“歲朝”啊,“正日”啊,“正旦”啊等別稱,就嚴肅多了,以這一日是一個偉大的起點,自然也是所有日子的泛型,大有為人師表的意味。

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在春節的許多名字中,還有影響很大的一個名字——雞日。它不僅是一個別異的稱呼,更在於它表達了一個神秘博大的神話世界。

據三國時董勳《問禮俗》等文獻記載,在中國傳統神話中,上天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羊,初四造豬,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造人。這幾乎與西方神話創世說中的上帝七日造人造萬物有異工同曲之妙。

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於是乎,雞日的命名,為春節建構起了一個神奇的神話平臺,種種相應的民俗事象漸次展開,許多至今仍在活態地傳承著,如正月初七的人日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慶活動等等。

這一點容後再述且說以雞命名大年初一,遂導致了以雄雞圖貼門的年節習俗。《風俗通》說:“以雄雞著門上,以和陰陽。”

雄雞鳴而調和陰陽,似從其一鳴而晨、一鳴而春含義上著眼。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貼畫雞,或斫鏤五采及土雞於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雄雞圖不只引發形式美感,而是具備超自然的神力避退邪惡。它的鳴叫能使黑暗退卻,光明隨之來臨。在人們的觀念裡,百鬼一般是在暗處隱藏的,它們對喚醒太陽光明的雄雞能不產生畏懼嗎?清周亮工《書影》中也談到了這一現象:

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州貴人尤好畫大雞於石,元旦張之。蓋北地類呼吉為雞,俗雲室上大吉也。

記錄春節畫雞民俗,是難得的,但解釋卻未深究。清代學人多初學者而不出思想家,於此可見一斑。如微瀾死水一般,思維格局狹小,多以諧音釋義,似輕淺了。

他們雖也為某些民俗事象產生了些次生意蘊,但總是淺嘗輒止式地望文生義,往往忽略了事象背後厚重的文化底蘊。

元旦春節今與古,關於大年初一的古代習俗,你知道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