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千萬不要跳槽”

編輯:人力君

作者:

Spenser

S叔Spenser(ID:spenserandhk)

大多數人跳槽可能是不滿意自己的薪資水平,或想要尋求個人更好地發展。

深圳特區報年後求職擇業調查發現:年輕人慎重

跳槽,擇業依然看重薪資。這篇文章2300字,預計花6分鐘讀完,給職場人提個醒。

1

只想漲薪不想升職

年輕人很佛系

我發現啊,現在很多年輕人,壓根不想在公司升職,只希望漲薪。

什麼幹個幾年當主管,她們根本不稀罕,主管能拿多少錢,才是最重要的。

奈何公司不漲薪,於是很多人想到了老話——漲薪靠跳槽。

但除了崗位供應量本身有所減少以外,跳槽漲薪無法達到期待的數值也是求職者遇到的問題之一。

這個時間很多公司裁人,都是為了給即將到來的應屆畢業生騰出位置。

精力好薪資低,是年輕人的最大優勢。

而那些想透過跳槽來漲薪的職場人,在這種時候似乎並不能逆風飛翔。

這屆想跳槽的職場人,已經開始變得謹慎起來。

還有一些人,跳槽只是因為工作辛苦,想要多一些時間休息,但事實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容易。

有人因為大廠太辛苦,自願降薪去小公司,但談到後面又沒有了下文。

還有人發現跳槽並不能解決實際困境。

我打個比方,很多程式設計師跳槽,並不是公司前景不行,就是覺得身體扛不住。

但是換了一家公司,可能一開始還沒有很忙,後面一旦有專案需要上線,又得連續加班,

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

說來說去一句話,跳槽的投資回報率不高。

“最近千萬不要跳槽”

2

“工作盲盒”新花樣

是噱頭還是創新?

我想起來前兩天在網上看到深圳一家公司貼出的招聘貼——盲盒崗位。

崗位描述是:

有一顆加入xx的赤誠之心,卻不知自己更適合什麼崗位;消費電子發燒友,想要投遞本次校招中沒有的小眾崗位;沒有相關實習經驗,擔心無法被面試官一眼選中?

不僅如此,hr還增添了相應的玩法:

hr能夠替求職者選擇相對適合的崗位,當意向崗位招滿時,求職者擁有多次“復活”的機會,可以被優先調劑到其他在招崗位。

手辦可以有盲盒,寵物、脫單有盲盒,就連工作都可以有盲盒了。

很多人第一反應,這崗位描寫也太不靠譜了吧。

關於盲盒最大的bug(漏洞)就是,盲盒是盲的,但是放東西的人不盲。

就像有人相信花幾十塊的盲盒能爆出手機,耳機,但最後拿到的耳機某寶一查,19。9包郵。

很多時候,盲盒塞進去的就是賣不出的東西,用另一種方式清倉。

很多人認為,盲盒工作,與其說是給你更合適的崗位,不如說是缺人。

哪裡缺人,就把你丟在哪個位置。

講真,要是放到前兩年,我也會覺得這是在搞花頭,但是在如今這種大環境下,工作盲盒反倒是一種創新的方式。

畢業是否要找專業對口工作,是很多大學生困擾許久的問題。

今年考研人數繼續突破新高,看看那些文科專業,以往380、390都能穩妥進複試,如今一波400+讓你無所適從。

先不說很多人的大學專業並不是自己所選擇的,就算是,又有多少人讀完四年後還是從事相關職業呢?

尤其是很多人想去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最後卻卡在了專業上。

咱們的教育,就是辛苦十二年,然後必須選擇一個專業上大學。

說實話,我沒玩過盲盒,但是有很多學生粉,我挺能理解年輕人的迷茫。

雖然“工作盲盒”只針對校招,但現在工作上有困境的,真的只是應屆畢業生麼?

“最近千萬不要跳槽”

3

多元化背景下

工作需要越來越靈活

很多人說,找工作是自己的事,不要把自己的選擇權輕易交給別人,尤其是第一份工作,年輕人一定要找好。

恰恰相反,我認為越是年輕,越要嘗試多種選擇,因為就連試錯,都是一種機會。

這不是把選擇交給別人,而是讓自己有更多選擇。

我今年不是搞了影片號梭哈專案嘛,然後年前也招了一群年輕人。

有以前在別家公眾號做文案的,還有擅長攝影剪輯的工科男……

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我沒有做影片號營銷的經驗,但是我相信影片號能起來”。

現在的環境變化實在太快了,就像那些做直播帶貨的人有幾個是真正專業經驗的?

當一個新專案隊伍快速搭建起來,就是在給一張紙塗上新顏色的機會。

回到我一開始說的離職原因,難道每一位員工離職都是因為不喜歡這家公司麼?

一部分人是因為做久了不喜歡這個崗位,或者發現自己並不擅長;

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是自己所在專案組經歷了行業重創,而別的專案風生水起……

這種情況下,尤其對於一些初創企業,崗位調整或許比裁員更有人情味。

我覺得,不僅應屆生需要管培生,年輕人或許也需要越來越靈活的工作方式。

包括一些行業,讓員工自由時間工作,或許比把他們押在公司打卡上班更能發揮潛能和價值。

我一直感覺,每一代人和每一代人都是不同的,應運而生,就應該不斷挑戰陳舊。

公司和員工可以一起努力去找到好的方式,而不是一個忙著裁,一個忙著辭。

當然,無論是“工作盲盒”,還是傳統求職,年輕人找工作,還是要看好合同和勞動法,千萬不要被坑。

不要讓“金三銀四”,最後變成了“不三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