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膽小,躲著,看見陌生人就躲起來,就怕看見小蟲子,小朋友都喜歡的搖搖車都不敢坐……孩子總是這麼膽小怎麼辦?學校中不和諧的許多因素有可能導致孩子拒絕與外界有任何聯絡,同學關係不好,經常被老師責罵,經常被同學欺負,等等這些都是造成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

有些家長總是抱怨孩子膽小,躲著,看見陌生人就躲起來,就怕看見小蟲子,小朋友都喜歡的搖搖車都不敢坐……孩子總是這麼膽小怎麼辦?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實際上有很多困惑的地方,尤其是幼兒教育,他們最大的問題是膽小怕事。

事實上,孩子膽小,害怕陌生人,看起來不自信等等,這些表現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在孩子眼裡,父母和家庭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由於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養育方式,兒童在早期學習階段對周圍事物的瞭解很少。一些孩子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增強,然後開始嘗試和探索;有些孩子確實置身事外,害怕和退縮,擔心陌生的東西會傷害自己。所以,在不同的情況下,孩子們的行為往往不同。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以下4個原因,避免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

原因一:心理因素的干預與影響

兒童早期學習,心理發展不成熟,各種感覺系統屬於發展階段,所以他們會遇到一些自我引發的恐懼情緒。例如:孩子們晚上睡覺,聽到雷聲,他們會感到焦慮和哭泣,事實上雷聲本身只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對孩子們來說,它代表了一種恐懼感。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這種情況要求父母要及時的給孩子教育,普及知識,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讓孩子瞭解他們最初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要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可怕,一切都是有規律的。例如:看到窗簾飄動,因為窗戶開著,風吹進了房間。

原因二:父母的負能量

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孩子們膽小怕事,害怕這種心理因素與父母的管教分不開。例如:一些家長通常喜歡欺負孩子,導致其逐漸與外界溝通不暢;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可能會惡意地體罰和責罵孩子等。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父母的體罰和指責,這些消極的行為和能量,導致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被吸收,使他們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心理情緒變得很壓抑、痛苦,面對新事物時總是會遇到消極的態度。

原因三:環境不可接受

除了在家裡,當孩子們去外面或陌生的地方時,他們首先會尋找安全感,也就是他們最熟悉的人,然後馬上開始慢慢熟悉環境,這需要時間和過程。但是許多父母忽視了孩子的感受,覺得太膽小,也太謹慎,但實際上並不瞭解孩子的反饋。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在周圍環境發生變化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給孩子做好預設,讓孩子事先知道下一步要去哪裡,面對誰,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再進一步鼓勵,大膽參與和探索,並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孩子克服對心理的膽怯恐懼,直到自己能夠獨立面對為止。

原因四:在學校的原因

大多數有點自閉或孤獨的孩子都非常小心外面的世界。換句話說,他們內在的感知能力非常強,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驚到他們的注意力!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學校中不和諧的許多因素有可能導致孩子拒絕與外界有任何聯絡,同學關係不好,經常被老師責罵,經常被同學欺負,等等這些都是造成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不要過於急切的想消除孩子的膽怯心理

處理膽小的孩子,營造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不想和其他孩子相處時,父母不能硬讓孩子和其他孩子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更喜歡一對一的交流;當孩子不想在客人面前發言時,不要強迫他,因為這將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大的沉默和拒絕來回應,以害羞升級。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父母千萬不要把沒用、懦弱、膽怯的帽子給孩子扣上,一味指責他只會更多地使他自卑。當孩子表現不佳時,父母應該耐心地安慰和鼓勵他們。在尷尬的節骨眼上給孩子溫暖堅定的眼睛,直到他把羞怯拋在腦後,他的信心才會慢慢的增長。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另外,膽怯表現比較嚴重的兒童,往往在家過於寵愛和縱容,缺乏與社會的聯絡,必然會讓他們對公眾、集體活動產生未知的恐懼。在家的時候,父母不要讓孩子太由著性子來或什麼事都替孩子辦,而是應該及時放手,這樣他就可以在社會上多瞭解一些,會長很多見識。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給孩子一個面對現實的機會

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和集體活動,如打掃家居、鋪床、參加兒童比賽等,讓他有機會表現自己。

真正的原因都在父母身上,和性格關係不大

並且,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同時,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無論是快樂、失望還是痛苦,都要勇於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基於他自己的努力,同時讓他知道,有很多事情“我可以做”,“我可以再來一次”,甚至遇到坎坷,也不害怕,從頭開始給孩子增添心智的能量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