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筆、作業機器人、學習艙……上海用教育數字化賦能“雙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影片 周冠伶)12月13日,在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學院附屬友愛實驗中學的數學、物理課上,學生們用“點陣數碼筆”在作業本上解答練習題,教師根據智慧作業平臺分析的全班答題對錯率,針對典型錯誤展開講解。

這是閔行區正在試點的智慧教育場景之一。記者在當天的上海市基礎教育數字化賦能“雙減”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閔行區作為全國智慧教育實驗區,整體部署了“1258 工程”,即1個雲平臺、2種助手、5類使用者、8大場景,為破解“雙減”背景下學校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育治理等痛點提供了有效路徑。

數碼筆、作業機器人、學習艙……上海用教育數字化賦能“雙減”

學生用點陣數碼筆答題。上海市教委供圖

友愛實驗中學校長黃超群介紹說,該校正在開展基於智慧平臺的校本作業實踐研究,“點陣數碼筆”應用到各學科、各年級。這種採集終端點陣筆可在契合學生傳統書寫習慣的同時,實現學生作答資料、作答軌跡等資訊的自動採集快取和實時傳輸。點陣筆幫助教師瞭解學生個體差異,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也讓更多學生可以收到教師的個性化點評。

數碼筆、作業機器人、學習艙……上海用教育數字化賦能“雙減”

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講解。上海市教委供圖

為充分利用學生在校的碎片化時間,該校還配備了智慧作業機器人與智慧學習艙。前者可輔助教師佈置個性化作業,學生掃描上傳作業後,教師可在後臺檢視批改;後者為學有餘力或是需要幫助的同學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習艙內的模組可以為學生推送個性錯題集、舉一反三拓展練習等學習資源。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紫竹小學校長張計蕾告訴記者,為提升課後服務質量,該校重視以技術賦能每個時段的服務管理。例如,在每天下午放學前,各學科老師在小程式上報備作業,智慧教育平臺彙總資訊並生成每日作業公示單,班主任和年級組長可調整各科作業比例結構。放學後,學校利用體質健康資料、綠色指標資料、質量監測資料等表現性評價資料,構建有活力和張力的高質量社團課程。

數碼筆、作業機器人、學習艙……上海用教育數字化賦能“雙減”

受訪者供圖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教育數字化賦能“雙減”的全過程,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智慧技術的獨特優勢,全面最佳化和提升對各類群體的教育供給服務水平,將數字化真正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切實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