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真的不如《哪吒》?來聽動畫系主任怎麼說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10月5日,國慶檔電影鏖戰進入第五天。截至當日16時,《姜子牙》已正式邁過11億元票房大關。此前,這部2020年最受關注的國產動畫片已經打破了一連串紀錄:上映之前便拿下首映日預售票房冠軍,上映首日即以3。42億元重新整理中國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上映兩天便以7。1億元重新整理中國動畫電影首周票房紀錄……

但戰績赫赫的同時,危機也在顯現。從10月3日起,《姜子牙》的單日票房便被《我和我的家鄉》反超,同時,前者的豆瓣評分也從開局的7。5分跌至7。1分。人們對《姜子牙》的觀感兩極分化,在對《姜子牙》的負面評價中,“畫面不錯,劇情不行”是主流觀點,而劇情正是一年多前那部人氣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為業內外所津津樂道的長項。

《姜子牙》真的不如《哪吒》?來聽動畫系主任怎麼說

同為光線旗下的彩條屋出品,《姜子牙》被不少觀眾認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姊妹篇”甚至“續集”,更是國漫打造“封神宇宙”的關鍵第二步。那麼,豆瓣評分7。1分的《姜子牙》是否真的輸給了豆瓣8。5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羊城晚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廣州大學動畫系主任周鮚,而在一年前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直指《哪吒之魔童降世》並不完美的周鮚,此次卻為處於口碑危機中的《姜子牙》鳴不平:“缺點確實存在,但如何從中式神話中尋找到符合當下審美理念的意象美學,《姜子牙》所作的嘗試卻極其可貴且成功。”

在傳遞的精神上,“姜子牙”承接了“哪吒”

羊城晚報:您看完《姜子牙》的第一感受是喜歡還是失望?

周鮚:在看片之前,我看了一些關於影片美術設定的介紹,但特意避開了任何跟劇情相關的劇透。看完之後的第一感受是,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片子。

羊城晚報:您最喜歡這部片子的什麼?

周鮚:我喜歡它的野心。其實最早聽到所謂打造“封神宇宙”的概念,我是不太喜歡的,但看完《姜子牙》之後,我發現這些中國動畫人確實在做這件事。從《姜子牙》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並不是簡單地把“封神榜”裡的神仙拿出來排排坐,而是在重塑古典,重建屬於今天中國人自己的神話。他們甚至顛覆了原來的敘事,告訴我們封神其實就是一個騙局。有些評論說,因為導演團隊是技術流出身,所以沒文化沒內涵,我覺得這也未免太冤枉他們了。

羊城晚報:在您看來,《姜子牙》傳遞的精神是什麼?

周鮚:過去,中國神話大多是講簡單的正邪對立,講天命。只要順應所謂的天命,你就什麼都可以,不順應則什麼都不可以。但這部片子裡,姜子牙一直在追尋真相。周圍人都不理解他,他們覺得真相不重要,你只要認衰就可以了,順應天命就可以得到一切。在我看來,《姜子牙》的主題落在人跟世界的關係,這一點恰恰是可以跟今天人們的理念進行對接的。

羊城晚報:其實《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樣也是“不認命”的主題。

周鮚:沒錯,兩部片子都在講“我命由我不由天”,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是承接得很好的。

玄鳥和骨鈴,建立於人心的中式審美體系

羊城晚報:您很讚賞《姜子牙》的審美體系,能不能具體說說哪些細節是您覺得做得特別好的?

周鮚:如何從古老的神話中找到符合當下審美理念的意象美學,這個問題是全球的動畫人都要面對的。當年日式動畫電影,包括上世紀80年代的宮崎駿,就是這樣慢慢找到了自己獨立的審美風格。如果找不到,你永遠只能拿迪士尼皮克斯來做標版。但《姜子牙》在這方面是成功的,它在場景上做出了一種洪荒感和末世感,有一種“諸神黃昏”的悲涼。我還特別欣喜看到幾個很有意思的核心設定。比如撫慰生命的玄鳥,它在片中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唐代李商隱的那句“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但那首詩說的是愛情,而這部片中它的作用則是在生死之間“探看”,安慰冤魂。還有一個特別成功的意象是骨鈴,骨頭做的風鈴,它能帶靈魂回家。這些意象都是用一種中式理念去跟觀眾清晰地溝通,而且這種溝通是在心靈層面的,這點很重要。

《姜子牙》真的不如《哪吒》?來聽動畫系主任怎麼說

玄鳥

羊城晚報:全片您印象最深刻的臺詞是什麼?

周鮚:我最喜歡的臺詞發生在劇情中間。女孩問姜子牙:“你們神仙不騙人吧?”姜子牙轉過頭認真地說:“我不騙你。”其實所有神話都面臨這個問題:神話是騙人的嗎?但現在,這個問題被放到了劇情中,而姜子牙的回答不是神仙騙不騙人,而是“我不騙你”。從那一刻開始,姜子牙三個字就不再是神話中的一個符號了,他成了一個真實的人。其實中式神話一直有“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傳統,崇尚人間活色生香的真實生活。白蛇傳是這樣,織女和牛郎也是這樣。到了《姜子牙》同樣如此,他選擇去救眼前的人,而不是空洞的“蒼生”二字。這是一個屬於今天的價值觀,也是我們每個人能夠把握得住的。

想說的概念太多,人物關係鋪墊不夠成功

羊城晚報:現在對《姜子牙》失望的觀眾,普遍認為該片技術到位但情節比較單薄,您是否贊成?

周鮚:我不太贊成這種說法。《姜子牙》是一種今天的大神話大審美,是對傳統的再次演繹,從劇情角度來說它的顛覆也是成功的。事實上,好的動畫片就是要去打碎一些東西的,因為動畫語言的特點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反對感”。

羊城晚報:但部分觀眾在觀影中遇到的障礙感也是真實的。

周鮚:《姜子牙》的其中一個問題可能是它想說的概念太多了。參照《尋夢環遊記》,那部片的理念就很簡單——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只要還有人記得你——很容易呈現,也很容易被人理解。如果整部《姜子牙》的主題就在那句“我不騙你”上放大,敘事就會簡單許多,觀眾對於人物關係的認知也會更清晰。

羊城晚報:《姜子牙》裡的姜子牙和女孩,其實也是很多經典影片常用的人物搭配。

周鮚:我一開始就想到了《這個殺手不太冷》,如果姜子牙能像那個殺手一樣話再少些就更酷了。我太太看完是另一個感受,她覺得姜子牙有點像林沖。後來我還看到一些評論,說覺得姜子牙像摩西,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形象層面的東西,更關鍵的是要把人物的內心精神架構給搭建起來。這塊做得不好,後面到生離死別的時候情感就會缺乏動力。《這個殺手不太冷》前面就建立得很好,到後面觀眾便難免掏心掏肺。但《姜子牙》這方面確實做得欠缺一些,到後面就會像有些評論所說的,被逼無奈只能拿寵物來煽情。

《姜子牙》真的不如《哪吒》?來聽動畫系主任怎麼說

姜子牙與萌寵四不相

羊城晚報:沒錯,所以不少觀眾反映,最後的大高潮戲雖然好看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周鮚:最後那一段的音樂和動畫都非常好,甚至有一幕會讓人想起米開朗基羅的名畫《創世紀》裡的兩手相觸。但我的感覺也是,美則美矣,沒有感覺。它的問題同樣並不出在這一幕本身,而在前面。女孩一直說要尋找阿父,事實上她最後找到的“精神之父”就是姜子牙,可惜兩人之間的這種關係在前面並沒有成功地鋪墊起來。

羊城晚報:還有觀眾反映,部分臺詞說教意味太濃。

周鮚:還是那個問題,概念大過劇情,劇情被概念推著走。我們很多動畫片都有喊口號的習慣,從當年的《小蝌蚪找媽媽》開始便如此,二十分鐘不到便喊了四五十次媽媽,現在聽起來其實是很扎耳的。我們似乎總喜歡用語言來強化觀點,總覺得說多了你就能聽進去。

支援國漫的核心,在於看待國漫的正確心態

羊城晚報:即便有很多缺點,您仍然認為這部電影瑕不掩瑜。

周鮚: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國產動畫片的包袱太重了。你看,反而大家在看迪士尼、看皮克斯的時候,心態就會平和許多。現在大家都在說支援國漫,但我覺得核心不在於你買沒買電影票,而在於你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它。心態不對,我們永遠都不會滿意——不搞笑吧,我們覺得太沉重;太搞笑了,我們又嫌棄不夠有文化。

《姜子牙》真的不如《哪吒》?來聽動畫系主任怎麼說

九尾

羊城晚報: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心態來看待《姜子牙》?

圖片 | 劇照

責編 | 胡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