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春節食俗

春節

,古代稱“元旦”、“元日”等,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國人民過春節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堯舜時代,不過那時的春節不是在正月。到漢武帝時,確定以農曆正月初一,即“歲首”為春節,一直至今。辛亥革命以後我國開始採用公曆紀年,改稱“春節”

據史籍記載

,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熟,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

祭祀神鬼與祖靈

,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

東漢時期

,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

。南朝時期春節闔家互相拜賀、飲宴

,並開展娛樂活動。唐宋元明清時期春節食俗中的禮儀成分逐漸加重。親朋拜年,主家必須設宴款待,酒肉異常豐盛。至清代,對於前來拜年者,“縱非親厚,亦必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謂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車馬喧鬧,追歡競日,可謂極一時之勝也矣

漢族的春節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中華飲食文化:春節食俗

年年餃子年年順

北方必有餃子,稱之為“年年餃子年年順”。春節時,各地的節日食俗因地而異。北方人普遍吃餃子、麵條和年糕。南方普遍的風俗是吃元宵、麵條和水磨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初一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香腸和皮蛋;潮州人初一吃當地特有的“腐圓”;白斬雞、釀豆腐、粽子、油堆等則是壯族人的春節食品。總之,除夕食俗具有團圓和甘美、慶豐收、賀歲迎新等多種含義與文化品位。

餃子是財富的象徵

,或者說,包餃子的行為象徵著我們中國人對財富的渴望和憧憬。據《明宮史·史集》記載,除夕子時,即正月初一之初始:“五更起……

飲椒柏酒

,吃水點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ト一歲之吉。”所謂“扁食”,就是餃子在古代的別稱,除此之外,其他的曾用名包括“牢丸”、“角子”、“交子”(取“更歲交子”

之意、

“子”為“子時”之意)

“角兒”、“粉角”、“煮角”、“嬌耳”、“水點心”、“水包子”、“煮餑餑”(滿族

人的叫法),甚至“餛飩”。在方言中保留了許多中原古音的廈門,“餛飩”至今仍被稱為“扁食”。

在餃子裡包藏硬幣

,既是對財富的渴望,也是一種口腔裡的抽獎遊戲。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裡有這樣的描述:“除夕守歲,徹夜不眠,是多少輩子所必遵守的老規矩

。父親

……

照舊包餃並且找了個小錢

,擦乾淨,放在一個餃子裡,以便測驗誰的運氣好——

得到這個餃子的

,若不誤把小錢吞下去,便會終年順利!”

此外

,餃子不僅有錢的內涵,更有錢的外形,蓋因其形如元寶也。元寶固然是“錢之大者”,不過對於餃子在外觀上所代表的“錢”

,中國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據說江西鄱陽地區人民春節第一餐也要吃餃子

,不同的是,餃子之外,還要吃魚,就像廣東人那樣,隱喻著不僅要發財,而且還要發得“年年有餘”才行。而豫南一帶則流行將餃子和麵條同煮於一鍋,餃子象徵的依然是錢

,麵條則代表了

“錢串子”,真是照顧周到,無微不至。“吃進”元寶,自然是“招財進

”到了家,而一家老小熱熱鬧鬧地圍坐在桌前一起包餃子,便有了“齊心合力,製造元寶”的意思

餃子皮薄餡多

,香鮮可口,

葷而不膩

,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常言道:“藥食同源。”其實,餃子不僅好吃、不同的餃子餡還有不同的食療作用

,而且食療餃子營養豐富

,既能滿足人的口福、又有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好處。

年年糕(高)

年糕

,是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尤其是南方每逢過年,都有做年糕,吃

年糕的習俗。新年必吃年糕

,南北同風。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

。蘇州的桂花糖年糕

寧波的水磨年糕

,北京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均為新年糕點的佳品

。人們在春節必食年糕的風俗興於宋代

,盛於明代,吃年糕,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之意。

說起吃年糕

,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終日

沉湎酒色

大將伍子胥預感必有後患

,故伍子胥在興建蘇州城牆時,以糯米制磚,埋於地下。當吳王賜

劍逼其自刎前

,他吩咐親人:“吾死後,如遇饑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覓食。伍子胥死後,

吳越戰火四起

,城內斷糧,此時又值新年來臨,鄉親們想起

伍子胥生前囑咐,爭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磚充飢。從那以後

,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每逢過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磚頭的年糕

,漸漸地

,過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習,風行各地。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