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製造坦克,也第一個放棄坦克,英國到底怎麼想的?

1915年世界上第一輛坦克“小遊民”(又稱“小威廉”)在英國誕生,在之後的一百年時間享有“陸戰之王”美名的坦克幾乎參加了人類所有的地面戰爭,時至今日主戰坦克仍是世界各國陸軍機械化力量的中流砥柱,單從每年國際軍貿市場坦克的交易數量便可略窺一二。但作為坦克的先驅,英國在坦克誕生的105年之後竟然要全面放棄自家的主戰坦克,據《泰晤士報》近日報道,英國決定在武裝力量現代化提案的範圍內,研究放棄坦克的可能,同時也在研究繼續升級“挑戰者”2或者從盟友國直接進口主戰坦克的可能,但至少有一點可以確認:英國將在未來把經費主要放在太空、網路武器以及其他先進軍事科技的發展上。

第一個製造坦克,也第一個放棄坦克,英國到底怎麼想的?

第一個製造出坦克的國家如今要做第一個放棄坦克的國家,這極具戲劇化的一幕不禁讓人唏噓,實際上英國研究放棄自家主戰坦克的可能性並不是一時興起,這是英國的國情以及東西方對坦克發展的不同思路的綜合原因所決定的,簡單來說就是繼續增加主戰坦克的數量或者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效費比沒有俄羅斯、中國那麼高。

第一個製造坦克,也第一個放棄坦克,英國到底怎麼想的?

長期以來西方和東方的坦克發展思路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從視覺第一印象來說,歐洲的主戰坦克普遍正面投影較大,炮塔也比較大,這樣的設計留給了坦克設計師最佳化車體防護和車體內部結構的空間,只需要將坦克的防護堆在最需要的部分即可。因此北約國家在冷戰及冷戰後時期設計的坦克普遍將防禦的重點放在炮塔和首上,而幾乎忽略了首下的防護,其中“挑戰者”在後期型採用三段式前覆首上裝甲之前只有一層70mm的均質鋼裝甲,是名副其實的“紙褲襠”,即便是“勒克萊爾”和“豹”2主戰坦克,其暴露出來的首下部分雖然能擋住一些小口徑火炮,但是在面對主戰坦克或者反坦克導彈的火力時和“挑戰者”也沒有本質區別。

第一個製造坦克,也第一個放棄坦克,英國到底怎麼想的?

而反觀蘇聯/俄羅斯坦克,跟歐洲主戰坦克的正面投影與炮塔比起來顯得十分“嬌小”,重量更輕首下暴露出來的面積也非常小,其防護思路是面面俱到型,正面側面均披掛爆炸反應裝甲,相比之下比歐洲主戰坦克重量更輕且防護更好。從冷戰時期開始,就奠定了“華攻北守”的戰略格局,雖然北約有美國這個大哥,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如果蘇聯對北約發起進攻仍然需要全體北約國家守住歐洲的橋頭堡直到美國到來。

第一個製造坦克,也第一個放棄坦克,英國到底怎麼想的?

北約國家的坦克奉行的是hull down“賣頭戰術”即利用高地優勢利用地形擋住首下只露出堅硬的炮塔進行射擊,亦或是修建坦克掩體進行防禦射擊,北約國家的坦克主要任務就是利用主場作戰的地形優勢進行防禦,力求快速殺傷消耗蘇聯的有生力量並在彈藥耗盡後機動轉移直到主力美軍趕到戰場。而蘇聯的坦克則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推進更大的縱深,因此暴露在北約火力之下的時間更長,需要更強的防護和機動,而蘇式坦克一脈相傳的低矮車身也能增加敵方瞄準的難度進而提升生存性。

第一個製造坦克,也第一個放棄坦克,英國到底怎麼想的?

因此面對著主戰坦克升級和研發所需要耗費的大量經費和研製週期,英國選擇了選擇了進一步降低主戰坦克的地位,畢竟當下的英國並不是當初那個殖民地無數國力強盛的“日不落帝國”。再加上英國認為在北約體系中自身並未繼續搞主戰坦克的必要,畢竟北約的天塌下來也有美國這個大個子頂著,英國選擇進一步強化自身空對地力量和追趕其他先進軍事科技,至少在英國看來放棄主戰坦克並不是一個不能接受的選擇,當然對於外界來說這個選擇到底正確與否也只能說是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