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提前瞭解下

在生活中,可能因為飲食不當、不注重保暖等而誘發炎症,不小心摔了一跤,傷口也可能發炎。炎症算得上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了,幾乎每個人都曾得過炎症,每次都是吃點消炎藥就能好轉,很少有人把炎症當回事。但你知道嗎?不被人重視的炎症,或許和癌症有關。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提前瞭解下

從炎症到癌症,僅有一字之差

炎症的出現,其實是身體受到一些物質的刺激,激發人體免疫後帶來的一些症狀。比如受到

面板損傷、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毒素暴露

等問題的影響,就會激發免疫細胞釋放出炎症因子,帶來

紅腫、發熱

等症狀。在誘發炎症的物質得到清除後,炎症就會逐漸好轉。

但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炎症長時間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這些炎症因子會

不斷地刺激人體內的組織、器官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導致人體內的細胞發生突變、增殖等情況,甚至增加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

根據《臨床癌症研究》上的報道顯示,在炎症和癌症之間確實可能存在趨化因子。研究團隊發現,慢性肝炎患者可能受到這種趨化因子的影響,更容易發生原發性肝癌的病變。而且資料顯示,大約

有9成的原發性肝細胞癌都和慢性肝炎有關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提前瞭解下

哪些炎症可能催化癌變?早發現或能逆轉

《柳葉刀》雜誌中刊登的一則報告,就指出,世界上大約有1/6的癌症和炎症有關。原本炎症的存在能夠幫助體內的細胞修復,治療疾病,但是也有一些炎症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可能變成傷身的“利器”,甚至催化癌變。在這裡主要分享4種可能轉化為癌症的炎症,早發現或許還能逆轉。

(1)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癌

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肝臟組織不斷地受到損傷,在肝細胞自我修復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癌變,帶來更高的患癌風險。而

肝炎—肝硬化—肝癌

也是廣為人知的“肝癌三部曲”。在發現病毒性肝炎的時候及時接受針對性的治療,也能降低誘發肝癌的風險。

(2)

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癌

胃黏膜受到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的影響,可能誘發炎症。相比於急性炎症,慢性胃炎更容易導致胃黏膜長期受損,發生胃黏膜細胞癌變的風險也會更高。而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時候,更應該提高警惕,很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變”。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提前瞭解下

(3)

口腔潰瘍

—口腔癌

並非所有的口腔潰瘍都可能誘發癌變。當潰瘍存在超過1-2個星期仍然毫無好轉的跡象,潰瘍面還出現白斑等異常變化,或許是在提醒你,儘早篩查口腔癌。

(4)

慢性結腸炎

—結直腸癌

經常因為慢性腸炎而吃不下飯,反覆出現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的人要注意了,腸道黏膜在受損後也會自行修復。但在反覆受損,不斷修復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癌變,甚至誘發腸癌。

這4種常見的炎症也是醫學上發現的比較容易誘發癌症的型別。如果你發現自己存在類似的問題,建議儘早就醫,接受規範化的治療。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提前瞭解下

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

對這些炎症來說,往往會在

8-10年的時間內轉變為癌變

。這讓很多人非常擔心。

但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是,炎症的出現並非一定會誘發癌變。在炎症穩定,病情好轉後,也能降低誘發癌變的風險。尤其是一些

能夠治癒的炎症

,比如胃炎、腸炎等。就算是很難徹底治癒的乙肝,也能夠因為規範化的治療,延緩病情的發展,阻止乙肝誘發進一步的病變。

所以,10年的時間並非絕對固定的數字。假如你還能做到遠離一些促炎的食物,或許也能更好地幫助人體保護健康。

炎症是癌症的“催化劑”?從炎症到癌症,大約要多久?提前瞭解下

“促炎”食物有3類,儘量少吃

紅肉和加工肉:可能含Neu5Gc分子,易誘發癌變

平時喜歡吃牛肉、豬肉等紅肉的人,可能會因為這種物質更容易出現炎症,增加患癌的風險。而加工肉中也可能因為醃製、燻烤的過程更容易攜帶有

亞硝酸鹽、苯並芘

等致癌物,促使炎症轉變為癌症。

酒精:不僅是致癌物,也是刺激性食物

對以上提到的這些炎症患者來說,酒精是絕對忌食的食物。酒精和酒精製品本身就會致癌,再加上身體記憶體在炎症,也可能因此促使炎症病情加重,誘發癌變風險更高。

油炸食品:反式脂肪酸多

很多人不重視飲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這種物質被稱為“魔鬼脂肪”,當人體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時,也會增加炎症的風險,促使炎症誘發癌變。尤其是對消化系統炎症,反式脂肪酸的威脅更大。

從炎症到癌症之間,或許也有一定的聯絡。當你長期存在這4種炎症,別不當回事,3種促炎食物儘量少吃,以免促使炎症惡化。

參考資料:

1、肝炎、腸炎、胰腺炎、胃炎、宮頸炎……這些炎症距離癌症有多遠·預防指南·2021-01-26

2、炎症如何轉化為癌症,科研人員發現重要趨化因子·文匯網·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