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夜晚,尤其是秋冬之時,農村的月亮格外明亮,亮得人有些懷疑世間的一切,似乎有身處仙境的感覺,不覺要翩翩起舞,羽化而登仙。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倘若是秋天,夜的大幕拉上之後,天上的雲似乎高遠了,一輪金黃的圓月從雲層後露出腦袋,繼而華光驟現,照得大地景物一覽無餘。秋蟲們在地裡哀鳴,悲嘆生命的短暫。而那野麻雀卻躲在巢裡,不敢出來,恐怕成了野貓嘴裡的食物。那些烏鴉最壞,會在人仰頭看月亮的時候突然從月亮之上飛過,還要呀呀地叫兩聲,壞了很多詩人的興致。月亮金黃,恰似玉米的金黃,枯葉的金黃,似乎金黃就是成熟,成熟之後就是死亡。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那些紙醉金迷的人們,或許喜歡金黃。

深秋的寒涼透過柔和的月光襲了過來,那金黃、那皎潔、那淡白、那暗暈,似乎都在給人以生命的啟示。或許只有最明亮的月亮才會出現在農村,出現在世世代代的農耕生活畫面裡,出現在人們灶頭,炕頭、心頭。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農村的冬天很蕭條,農民們八點就睡了。街巷都很安靜,有時候過一輛車,過幾個人,就會惹得那些狗吱哇亂叫。而那輪慘白的月亮時時掛在天邊,寒冷而又明亮。詩人們如果發了雅興,會吟出幾首頗顯三腳貓功夫的小詩。倘若白的月光溜到了炕頭,就會挑逗一些婦女和孩子,讓他們在月光下看看自己的面板,順便鑑定一下,是月光白還是自己的面板白。有那好奇的學子,在明亮的月光下試著看書,卻只能把書貼在臉上,模模糊糊看清一些字跡。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倘若有夜行的人,大多都躲在汽車裡,飛馳而過,把一地水一樣的月光碾碎,隨即又被月光漫上來。在古代,月光下夜行的人很容易讓人懷疑其動機與企圖。只是現在夜行的人都在汽車裡,反倒讓老少爺們兒生出許多的羨慕。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農村祖祖輩輩的日子都這麼過,就像月亮的東昇西落,週而復始。有時日子緊俏了,就好比沒有月亮的晚上,漆黑一團;有時手頭寬裕了,心中的明月就又出現在天邊。月兒昏黃,月兒明亮;月兒溫柔;月兒猙獰;月兒是戀人,月兒是故鄉;月兒是金蟾,月兒是吳剛。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李白在《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一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夜晚,李白充滿時空交錯的感覺,同時對於月亮所代表的時光推移,感到萬般無奈,只能及時行樂。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但月亮不管那些,還是照樣東昇西落,到農村實現亙古不變的光照,實現頗具隱喻意義的關懷,實現母性的溫情以及默默無言的啟示。

或許農村的月亮才是最明亮的

農村的月亮格外明亮,就像返璞歸真一般的古雅,也有祖先們曾經無數次抬頭仰望留下的殷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