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洧聞蔡公兵到,先遣心腹出城送情報,鬥成然迎蔡公於郊外

蔡洧聞蔡公兵到,先遣心腹出城送情報,鬥成然迎蔡公於郊外

蔡洧聞蔡公兵到,先遣心腹出城送情報,鬥成然迎蔡公於郊外

周景王十二年(公元前533年),楚靈王既滅陳、蔡,接著又遷許、胡、沈、道、房、申六小國於荊山之地,百姓流離失所,道路皆有嗟怨。楚靈王自謂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於章華之臺,欲遣使至周,求其九鼎,以為楚國之鎮寶。右尹鄭丹奏道:“如今齊、晉尚強,吳、越未服,周雖畏楚,恐諸侯有不滿之言也。”

楚靈王憤然曰:“寡人幾忘之。前會申之時,赦徐子之罪,同於伐吳,徐旋附吳,不為盡力。今寡人先伐徐,次及吳,自江以東,皆為楚屬,則天下已定其半矣。”

於是命蒍罷同蔡洧奉世子祿居守,大閱車馬,東行狩於州來,次於潁水之尾。派司馬督率車三百乘伐徐國,圍其城。楚靈王大軍屯於乾溪,以為聲援。時為周景王十五年,即楚靈王十一年(公元前530年)冬月,時值大雪,積深三尺有餘。

楚靈王問左右:“曾有秦國所獻‘復陶裘’,‘翠羽披’,可取來用之。”左右將裘、披呈上。

楚靈王服裘加披,頭帶皮冠,足穿豹靴,手執紫絲鞭,出帳前看雪。有右尹鄭丹來見,靈王去冠、披,舍鞭,與之立而語。楚靈王曰:“寒甚!”

鄭丹回答:“王重裘豹靴,身居虎帳,猶且苦寒,況軍士單鞋露踝,頂兜穿甲,執兵器於風雪之中,其苦何如?王何不返駕國都,召回伐徐之師;待來春天氣和暖,再圖徵進,豈不兩便?”

楚靈王曰:“卿言甚善!然吾自用兵以來,所向必克,司馬旦晚必有捷音矣。”

鄭丹回答:“徐與陳、蔡不同。陳、蔡近楚,久在宇下,而徐在楚東北三千餘里,又附吳為重。王貪伐徐之功,使三軍久屯於外,受勞凍之苦,萬一國有內變,軍士離心,竊以為大王危之。”

楚靈王笑曰:“穿封戍在陳,公子棄疾在蔡,伍舉與太子居守都城,是三楚也。寡人又何慮哉?”

言未畢,左史倚相趨過王前,楚靈王指著對鄭丹說:“此博物之士也。凡《三墳》、《五典》、《八索》、《九邱》,無不通曉,子革請善視之。”

鄭丹回答:“王之言過矣。昔周穆王乘八駿之馬,周行天下,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諫止王心,穆王聞諫返國,得免於禍。臣曾以此詩問倚相,相不知也。本朝之事,尚然不知,安能及遠乎?”

楚靈王曰:“《祈招》之詩如何?能為寡人誦之否?”

鄭丹回答:“臣能誦之。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

楚靈王曰:“此詩何解?”

鄭丹回答道:“愔愔者,安和之貌。言祈父所掌甲兵,享安和之福,用能昭我王之德音,比於玉之堅,金之重。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適可而止,去其醉飽過盈之心故也。”

楚靈王知其諷己,默然無言。良久,曰:“卿且退,容寡人思之。”

是夜,楚靈王意欲班師。忽諜報:“司馬督屢敗徐師,遂圍徐。”

靈王曰:“徐可滅也。”遂留乾溪。

自冬逾春,楚靈王日逐射獵為樂,還役使百姓築臺建宮,不思返國。

當時蔡大夫歸生之子朝吳,臣事蔡公棄疾,日夜謀復蔡國,與其宰觀從商議。觀從道:“楚王黷兵遠出,久而不返,內虛外怨,此天亡之日也。失此機會,蔡不可復封矣。”

朝吳道:“欲復蔡,計將安出?”

觀從說:“逆虔之立,三公子心皆不服,獨力不及耳。如果假以蔡公子之命,召子幹、子晰,如此這般,楚可得也。得楚,則逆虔之巢穴已毀,不死何為?及嗣王之世,蔡必復矣。”

朝吳從其謀,使觀從假傳蔡公之命,召子幹於晉,召子晰於鄭,言:“蔡公願以陳、蔡之師,納二公子於楚,以拒逆虔。”

子幹、子晰大喜,齊至蔡郊,來會棄疾。觀從先歸報朝吳。朝吳出郊謂二公子道:“蔡公實未有命,然可劫而取也。”

子幹、子晰有懼色。朝吳道:“王佚遊不返,國虛無備,而蔡洧念殺父之仇,以有事為幸。鬥成然為郊尹,與蔡公相善,蔡公舉事必為內應。穿封戍雖封於陳,其意不親附王,若蔡公召之,必來。以陳蔡之眾,襲空虛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慮不成也。”

這幾句話,說透利害,子幹、子晰方才放心道:“願終聽教。”

朝吳請盟,於是刑牲歃血,誓為先君郟敖報仇。口中說誓,雖則如此,誓書上卻把蔡公裝首,言欲與子幹、子晰共襲逆虔。掘地為坎用牲加書於上而埋之。事畢,遂以家眾導子幹、子晰襲入蔡城。

蔡公棄疾方早餐,猝見二公子到,出自意外,大驚,欲起避。朝吳隨至,直前執蔡公之袂道:“事已至此,公將何往?”

子幹、子晰抱蔡公大哭,言:“逆虔無道,弒兄殺侄,又放逐我等,我二人此來,欲借汝兵力,報兄之仇,事成,當以王位屬汝。”

棄疾倉皇無計,答道:“且請從容商議。”

朝吳道:“二公子餓了,有餐且共食。”

子幹、子晰食訖,朝吳使速行。遂宣言於眾道:“蔡公實召二公子,同舉大事,已盟於郊,遣二公子先行入楚矣。”

棄疾止之道:“勿誣陷我!”

朝吳道:“效外坎牲載書,豈無有見之者?公勿諱,但速速成事共取富貴,乃為上策。”

於是朝吳又泣號於市道:“楚王無道,滅我蔡國,今蔡公許復封我,汝等皆蔡百姓,豈忍宗祀淪亡?可共隨蔡公趕上二公子,一同入楚。”

蔡人聞呼,一時俱集,各執器械,集於蔡公之門。朝吳道:“人心已齊,公宜急撫而用之,不然有變!”

棄疾道:“汝迫我騎上虎背,計將安出?”

朝吳道:“二公子尚在城郊,宜急與之合,悉起蔡眾。吾往說陳公,率師從公。”棄疾從之。

子幹、子晰率其眾與蔡公合。朝吳派觀從星夜至陳,欲見陳公。路中遇陳人夏齧,乃夏徵舒之玄孫,與觀從平素相識,告以復蔡之意。夏齧道:“吾在陳公門下用事,亦思為復陳之計,今陳公病已不起你不必往見。你先歸蔡,吾當率陳人為一隊。”觀從回報蔡公。

朝吳又作書密緻蔡洧,使為內應。蔡公以家臣須務牟為先鋒,史猈副之,命觀從為嚮導,率精甲先行。恰好陳夏齧亦起陳眾來到。夏齧道:“穿封戍已死,吾以大義曉喻陳人,特來助義。”

蔡公大喜,使朝吳率蔡人為右軍,夏齧率陳人為左軍,道:“掩襲之事,不可遲也!”於是星夜望郢都進發。

蔡洧聞蔡公兵到,先遣心腹出城送情報,鬥成然迎蔡公於郊外。令尹蒍罷方欲斂兵設守,蔡洧開門以納蔡師,須務牟先入,呼曰:“蔡公攻殺楚王於乾溪,大軍已臨城矣!”

國人恨楚靈王無道,皆願蔡公為王,無肯拒敵者。蒍罷欲奉世子祿出奔,須務牟兵已圍王宮,蒍罷不能入。回家自刎而死。哀哉!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