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的國貨,都得是要破產的

我們喜歡的國貨,都得是要破產的

文/六神磊磊

如果要選現在最尷尬的詞之一,可能是這四個字——“國貨之光”。

但凡有點長遠抱負的一家企

業、一個品牌,可能都想當“國貨之光”,但又怕當“國貨之光”。

好處當然是有的,有大眾知名度,有熱度,還能帶動一波銷量。

但是壞處也是非常明顯的,就是一旦當了一些人眼裡的“國貨之光”,你就只能長成他們心目中的“國貨之光”那個樣子了。

你得中低端、土掉渣、low,質量用料無所謂,但是得往死裡便宜。

並且你的日子不能過得好。

“國貨之光”得是老實巴交在市場上被欺負的廠子,並且一定要說是被外資欺負;得顯得我很慘但我堅強、我不說,其實老闆咬牙賣房救廠中,需要大家的熱血來充盈。

換句話說,就是得網上的廣大英雄好漢們仗義地掏點小錢來撐腰。

打個比方,桃花島產的九花玉露丸,做得再上檔次,那也絕不是“國貨之光”。

必須是被西域的歐陽鋒欺壓了,被迫九塊九包郵一百粒,網民追問黃藥師父女:是不是日子很慘了但你們不說?別怕我們來撐你!

那才是“國貨之光”。

比如因為最近我斑禿,開始關注了洗髮水的事。

有一款老廠洗護髮產品,廠子名就不說了,又喜提了“國貨之光”。

又是那樣的一模一樣的故事:作為“國貨之光”,該廠很苦很堅強,多少年不漲價,利潤率賊低,被外資打擊得快不行了,但是他們絕不說。

網民的熱情當然就被激發,一擁而上:“我們頂你!”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在這個故事裡,廠子有沒有毛病呢?沒有毛病。因為受眾只愛聽這樣的故事,廠子就只好配合演繹這樣的故事。畢竟氣氛都烘托到這了。

事實上如果你不把故事這樣講下去,他們反而有意見。眾怒難犯。

假如給網路上這些人畫一個像,大概是這樣的:

在“國貨之光”面前,他們會超級爺們地說:

“九塊九包郵?別給我們國家丟人了,爺給你轉十九塊!”

然後出門去超市看見一瓶能賣到三百的國產護髮素:

“要臉不?比卡詩還貴?不賺中國人的錢會死?”

你由此往往會發現,本來很好的“國貨之光”,現實中總被扭曲成了“基本盤之光”。

不需要是市場認為你是最好的,不需要是世界認為你是最好的,只需要是網上的基本盤認為你是最好的。

他們的認知,往往是處於一種完全沒有標準、缺乏底層邏輯的混亂狀態的。

可以概括成以下幾點:

——只喜歡弱者。

只有過得不好的江南七怪才是江南之光。

就好像大家眾口交譽的科學家必須永遠是清貧的,同時他們會去罵明星藝人:

賺這麼多錢,你們以為自己是科學家啊?

可一旦聽說哪個科學家真的有很多錢,他們就會翻臉罵科學家了:

靠你們以為自己是明星啊?

——我用虛無的支援來愛你,你必須用真金白銀來愛我。

我口頭愛國貨,但是國貨不能貴,必須微利薄利,否則就是對自己的嚴重冒犯。

“以前沒錢買華為,現在沒錢買華為”。

我心目中的華為就是得做出蘋果的質量並且是蘋果一半的價格才配得上我的愛國心。

——定位高過洋品牌就是僭越。

本土火鍋漲兩塊錢,噴到死;國產冰糕漲兩塊錢,噴到死。

不分析成分,不講究用料,不論你是用什麼香精新增劑做出來的,反正便宜才是道德,才是小時候的味道。

但是日本韓國比利時進口雪糕賣五六十卻不會犯眾怒。它該嘛。

九花玉露丸只能九塊九,九花の玉露丸可以賣九十九。

這些年裡,關於“國貨”的故事的質量正在退化。

如果稍微有記憶的就知道,曾幾何時,市面上流行的故事是這樣的:洋品牌”牢牢佔據了中高階,獲得了高溢價、高附加值,賺取了最豐厚的利潤,相比之下我們的土品牌只能打價格戰,在低端掙扎,謀求微利薄利。

中學老師們當時還經常愛對學生感嘆說,人家賣一個玩具賺幾十塊,我們老張造一個玩具只賺三毛,後面還有一個賺兩毛錢的老李在競爭。

人們紛紛強烈呼籲:什麼時候我們的本土品牌能佔據中高階,在市場競爭中迎擊洋品牌,打勝仗,佔據生態位,也能獲取高溢價、高附加值、高利潤,湧現出一批“國貨之光”?

這是當時人講得最多的故事。

而現在,網民變了,流行的故事模型也就大變樣了。

變成了:這個國貨十幾年不漲價只做廉價品,好堅強好隱忍,真是國貨之光。

廉價,當然並不一定就不好,市場永遠需要廉價的東西。問題是——價格和道德,價格和社會責任,有什麼必要聯絡?我們拒絕考慮。

本質上說,我們很多人對國貨的要求,其實是這樣的:

當我們需要面子的時候,就讓它們去中高階。

這樣才好對外人說哼哼我們也有高檔車,我們也有高檔紅酒,我們也有高檔文具食品化妝品。

而在我們真的需要掏錢的時候,就讓他們去當“國貨之光”——十年不漲價,贊良心。

否則就是你一個國貨你好意思?虧心不?

別辦廠了,滾出中國。

-完-

股民福利來了!十大金股送給你,帶你掘金“黃金坑”!點選檢視>>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