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麥耕種智慧裝備新技術,讓農機作業不再“碎片化”

柳鑫 金亦富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6月20日,江蘇省建湖縣“無人化數字化精準化稻麥耕種裝備技術推廣現場會”上,兩臺裝上特種“神器”的拖拉機,在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專家團隊兩位青年博士操控下,有序精準不停地穿行在田間作業,向農業基層一線技術人員和種植戶展示了水稻全程智慧無人耕地、開溝、平土、播種等九道工序一體化作業的新模式。

“這是我們在當地農業部門支援下,與江蘇大地禾集團合作建立的產學研用智慧高效農業生產示範基地,今年計劃首期示範面積超1萬畝,將構建稻麥全生產週期的數字化、精準化作業體系與裝備應用,建成稻麥全程機械化、智慧化、資訊化生產模式,全面提升農機裝備資訊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農機農藝融合的程度,大幅提高農機耕播質量。”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瑞宏教授說。

江蘇省政協教衛體委副主任姚冠新教授介紹,目前,儘管江蘇省農業機械化已達到高水平,部分地區已在耕整、栽播等環節使用了農機自動駕駛技術,但從整體來看農業智慧化、資訊化程度尚不高,碎片化式的應用問題非常突出,未能覆蓋農業全生產週期,仍不能充分發揮智慧農機的生產優勢。

在張瑞宏看來,由於農機作業重效率輕質量、農機制造重動力輕機具的思維,也導致耕播質量不符合農藝高產栽培的要求,種植的非定位無序化,也導致田間施肥施藥不精準和肥藥大量浪費現象。

相關專家認為,無人機數字化、精準化稻麥種植技術,是改變傳統種植技術和解決農機應用碎片化的一個全新探索和全新嘗試,更是農業全程機械化智慧化資訊化發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揚州大學研製出的無人機數字化精準化稻麥種植技術,透過九道工序一體化作業機,實現水稻種植的數字化、精準化旱作播種,與傳統機插秧工藝相比,節省了放水泡田、水田耕翻、水田平整以及前期的育秧環節,大幅節省水稻種植前期的用水、用工及育秧成本,確保降本穩產高產,為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發展模式。

“我們集團是一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透過10年努力,已建成28個規模農場,有30萬畝種植面積,並正在蘇北地區率先打造一個無人化作業萬畝智慧示範農場。”江蘇大地禾集團董事長朱加軍說,今年起,將圍繞提升農機農藝融合的程度,提高規模農業產出,依託揚州大學專家團隊,在各大農場全面推廣無人化、數字化、精準化稻麥耕種技術,並將做好輻射推廣工作,引領帶動全市農民實現豐產豐收。

(柳鑫 攝)

稻麥耕種智慧裝備新技術,讓農機作業不再“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