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觀音和七觀音有什麼區別嗎

在佛教中素有“六道輪迴”的說法,說的是: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包括人在內,統統被安置在六種不同的情況下,這六種情況叫“六道”,也叫“六趣”,由低到高排列為: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天道、人道。

據說,觀音為化度六道眾生,要為他們破“三障”,即:煩惱障,由貪、瞋、痴等心理產生的煩惱;業障,由本身身(行為)、口(言談)、意(思想)造成的不善的思想與行為;報障,即落入地獄、餓鬼、畜生等道的惡報。

觀音度六道眾生破三障,要隨緣應化,以各種化身出現。化身共六種,稱為“六觀音”。天台宗與密宗定名不同,大致是依作用或按形象而定。

此外,還有用“不空消索觀音”來取代“準胝(準提)觀音”的。有的就索性只加而不取代,合成“七觀音”。聖觀音是觀音的總體代表,其形象可視為觀音的標準像,故又稱“正觀音”。

這尊標準像戴天冠,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右手持半開蓮花一枝,左手結大悲施無畏印。

千手千眼觀音。在寺院中亦常見。其典型塑法、畫法有二,一種是實有千手,法身8手最大,其中2手合掌;報身40手細小些,其中2手合掌。其餘44手持各種法器,手中各有1眼。化身952手,手中各有1眼,分5層或10層如孔雀開屏般後插。此種像常成為精美藝術品。

另一種是簡化了的造型,一般寺院中均取該式,兩眼兩手之下,左右各具20手,手中各有1眼,共40手40眼。又各配上“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

“二十五有”指三界中25種有情存在環境,即欲界十四有:四惡趣,四洲,六慾天;色界七有:四禪天和初禪天中分出的大梵天,四禪中分出的淨居天與無想天;無色界四有:四空處。這些都越說越玄,一般不必詳究。

馬頭觀音。顧名思義,頭是馬頭,坐蓮花座的觀音標準像則另成一小像安坐於馬頭之上,但實際上近代常為一憤怒粗野的中年男子面龐,恐是因為漢族太敬愛觀音,不忍見他化成動物身之故。

此尊身是菩薩身,一般右手捻蓮花,左手持武器(常為長柄大斧),或坐或立。此像形貌憤怒威猛,象徵摧伏妖魔時之狀,又稱“馬頭明王”。

十一面觀音。有11個顏面,象徵菩薩修完“十地”,最後功行圓滿,到達第十一地,即佛地。

描述這尊觀音的佛經有三種,因說法不一,故各寺所見形象略有不同。一般中間前三面作菩薩善面慈悲相,左廂三面作瞋怒相,右廂三面似菩薩面而作白牙上出相,中間後一面作暴怒大笑相,頂上一面作佛面。各戴寶冠,寶冠中有阿彌陀佛像,有二臂四臂兩種造型。

二臂者常為左手執蓮花,右手作施無畏印臂掛數珠一串。四臂者常為右一手把念珠,右二手作施無畏印,左一手持蓮花,左二手持淨瓶。

不空索觀音有三種造型:十面十臂、三面四臂、三頭六臂。一般寺院所見多為三頭六臂之像,三面各具三眼。中為慈悲相,左為憤怒相(常鬢髮聳立),右為白牙上出相。

此尊六隻手除手作大悲施無畏印外,五隻手持菊索、蓮花、戰、鉞或斧、如意寶杖。

準胝觀音。準服音譯常作“準提”,意為“心性潔淨”。準胝觀音常為女性形象,有三目十八臂。三隻眼分別代表救惑、業、苦的三慈眼。

如意輪觀音。常為六臂金身像,右第一手支頤,是為“思惟相”。左第手按在一座山形物上。另外四隻手分持如意寶珠、輪寶,念珠、蓮花。如意寶珠、輪寶為“如意輪”法號之源。以上“六觀音”、“七觀音”像在近現代寺院中常見。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號為155-155221的大威德金剛唐卡:

六觀音和七觀音有什麼區別嗎

六觀音和七觀音有什麼區別嗎

六觀音和七觀音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