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除了AI和虛擬世界,我們還有一個太空在那裡。我們一定要走出去」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太空,一直是商業大片熱衷的題材之一。

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帶動我國科技發展、展現文化技術自信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公眾對太空的興趣。與此同時,被稱為“新航天”的商業航天的發展,也在為航天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中國科幻電影,尤其是商業科幻大片的創作,必然會從題材和市場兩方面獲得新的動力。

基於這樣的時代趨勢,在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幻研究中心、中國科幻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辦的“2022年中國科幻研究中心繫列沙龍”中,未來事務管理局承辦了《新航天與新時代太空科幻電影》的高峰論壇。

論壇邀請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吳季,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原特聘教授張曉敏,導演李霄峰,華人影業副總裁、製片人許志湧和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和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CEO姬少亭共同探討——

今天,科技與科幻如何互相借力,從題材創作和文化使命方面找到新的發力點。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新航天,科幻電影最應該關注的話題

老航天,以阿波羅任務為代表,是政府投入和主導、舉全人類之力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探索專案。新航天,則以馬斯克SpaceX為代表,在策略、技術、成本和應用上截然不同。

2000年以後,國際上迎來了一波商業航天發展熱潮,如SpaceX、藍色起源、維珍銀河等,我國也開始出現大量的商業航天公司。進入近地軌道的成本持續下降,人類走出地球搖籃、甚至太空移民的話題,又開始引起關注。

張曉敏指出,

“新航天”彰顯了 “大國重器”的一面,其不斷突破技術極限,拓寬著科學邊界。同時,它也有著“接地氣”的一面

,當不斷來往於地球和太空之間的門檻將大幅降低,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去往太空,太空將被進一步祛魅,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話符號。

因此,當代科幻電影應該反映的是人類航天成就中“新航天”的部分,即電影要將太空與普通人的生活結合。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原特聘教授張曉敏

電影,尤其是太空電影,能將普通人無法體驗的東西呈現於大銀幕,提供無法拒絕的誘惑。無論《月球旅行記》還是《2001太空漫遊》,都永遠無法滿足人類對星空的好奇。

左衡稱, “我們渴望技術奇觀,渴望真實感。失重怎麼解決?火星土豆是什麼味道?

類似《火星救援》的近未來想象,是觀眾在過去電影中未曾獲得的,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

吳季認為,我們已經走到了引領人類未來的歷史節點。人類文明的進步總是伴隨著技術發展,有了大航海,才有了市場經濟和全球化。

有了新航天,人類文明會產生什麼變化?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因此,

新航天不只有商業意義,還有文化意義,我們需要用更通俗的方式思考人類去向何方。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主任吳季

大銀幕需要怎樣的中國太空想象

真正的太空旅遊時代尚未到來,但近在眼前。大銀幕亟需新的故事。

“我們的科幻電影的首要任務,是開啟觀眾的眼界,對新時代感同身受,展望近未來可能的變化。這需要好幾代電影人跟著新航天的發展一起探索。”導演李霄峰指出。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導演李霄峰

電影面對的問題跟新航天類似,都需要技術、資金的支援。許志湧表示,面對航天題材的影視專案,製片人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要滿足觀眾的冒險慾望,滿足他們對未來生活的嚮往,要評估劇本如何變得可信,有效地到達觀眾腦海、滿足慾望,但最先考慮的,還是故事裡的人。

他進一步指出,

“人與人的接觸最重要。無論動作片、警匪片、戰爭片還是太空片,最後講的還是人的故事。太空只是給了一個客觀的因素,讓人有了追求、冒險、困境,讓人去解決,透過太空來擁抱人性。”

許志湧認為,太空帶給人的改變如同登山。“爬過珠峰和上過月球的人一樣,格局會徹底不同。格局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流浪地球》讓我們激動,是因為我們在裡面看到了中國人的格局……作為電影人,我們擁有好萊塢級別的預算和中國這麼好的電影市場,要思考如何利用這兩個東西把自己的格局抬高,輸出軟實力。”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華人影業副總裁、製片人許志湧

電影是一種大眾藝術,為普通人造夢。如今,越來越多的夢是去往太空。新航天的使命和電影非常相似,都是讓大眾感受星辰大海的魅力,推動人類文明走向下一步。

帶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記憶仰望星空,本土創作者在處理新航天題材的時候,一定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表達。故土情結、共同體意識、愚公移山精神……都會成為大銀幕上新的風景。

嘉賓一致認為,更多的太空電影會是將來的趨勢。

科幻總是與時代和技術緊密結合。半個世紀前,以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為代表的科幻黃金時代,與當時太空探索的高潮相輔相成。那是激動人心的時代,但隨著阿波羅時代的落幕,科幻的黃金時代也就慢慢消失了。

後來,《地心引力》出現,是因為當時“太空垃圾”成為社會議題,《火星救援》上映,則是因為火星任務重啟。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

新航天和當代科幻電影的使命:帶大眾走進星辰大海

科幻電影《地心引力》

“科幻電影會隨著社會話題演變,新航天的發展而發展。2021年是太空旅遊元年,太空電影一定會越來越多。”吳季指出,“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需要資金支援。

我們呼籲投資人,關注新航天和太空科幻電影,就是關注太空給人類文明帶來的影響。除了AI和虛擬世界,我們還有一個太空在那裡。我們一定要走出去。”

訂閱「銩銩科幻電波」

聽聽關於

中國航天和太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