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叛逆的青春期孩子 家長能做些什麼?

轉自:勞動午報

我們家有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她常約同學去看電影、打遊戲……有時候甚至徹夜不歸。作為家長,我們很擔心她的安全,怕她誤入歧途,便打電話催她早些回家。但她卻語氣粗暴,態度強硬,毫無耐心,還讓我們少管閒事,說她已經長大了。前幾天因為這事又和我們大吵一架,說要離家出走。我們也知道孩子正處在叛逆的青春期,可作為家長,也不能什麼都不管,任由孩子自己“作”吧?

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師解答: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叛逆心理,但真正面對它,還是禁不住擔心、生氣、甚至傷心,感嘆自己乖巧的孩子如今怎麼變成了這般模樣。但我們也必須理智地告訴自己,“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主要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比如肆意妄為,不願聽從父母建議,想要放飛自我,享受自由等。

雖然女兒的反抗舉動令人頭痛,但也不完全是壞事,這是她開始適應社會的一個緩衝期,一些在家長看來無法接受的行為背後,是一顆渴望成長的心。這時期,她的自我意識突然高漲,渴望追求獨立和自尊,家長的勸阻和擔心在她眼裡卻是障礙,於是會產生反抗心理,不願意早回家,就想和你們反著來。另外,女兒現在的身體快速發展,中樞神經系統過於興奮,對周圍的各種刺激表現得過於敏感,可能一些平常的建議在她的耳中變得格外刺耳,於是會出現激烈的反應,例如揚言自己要離家出走。

在這個時期,如果我們還像以前那樣去管教孩子,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會將孩子更快地推離我們。

專家建議:

那麼在孩子叛逆或排斥一切外在力量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正確認識孩子的叛逆心理。既然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那就不要試圖去阻擋它,也不要將它看作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給予孩子更多包容、理解與鼓勵。比如父母其中一方,單獨和孩子聊聊同學,聊聊學校生活,慢慢地摸索到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分享一些自己“過來人”的經歷。但請記住,千萬彆強行要求孩子必須要怎麼做。

其次,及時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態度。當青春期孩子出現“反抗心理”時,就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對世界和自身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見解,所以,我們需要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再一味地將他們置於支配、從屬的地位;意味著我們不再強迫他們接受成人的觀點;意味著我們和孩子是一種更平等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後,識別孩子反抗心理的表現型別,對症下藥。針對態度強硬、舉止粗暴型別的青少年,不要硬碰硬,待孩子情緒恢復後,態度平和地與孩子交流彼此當時的感受,並探討下次雙方該如何改進。 針對漠不關心、冷淡對待型別的青少年,他們的情緒具有一定的固執性,需要耐心觀察與等待,也可透過第三方(親友或老師)慢慢溝通。針對反抗情緒、容易遷移至別人型別的青少年,父母應儘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成年人的真誠,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緒。

反抗和叛逆並不是孩子有意挑戰父母的權威,而是他們瞭解自己、探索世界、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只要父母合理引導,相信他們會友好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人生階段,對他們的人生髮展將大有裨益。

□本報記者 張晶

對待叛逆的青春期孩子 家長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