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

相聲藝人常說,“相聲”二字是指相貌之相,聲音之聲。有許多人對相聲的認知,大概是從岳雲鵬的一段相聲之中得到的,也代表了岳雲鵬的一種相聲認知。

相貌之相,聲音之聲就明晰的整合出了一個觀點,相聲藝術最重要的是相貌和聲音,當然,並不是狹義上的相貌和聲音。

簡單的來講,有賣相就是相貌之相,這裡說的賣相不像買蘋果,圓的紅的就是好的,更多的側重點是在吸引人這一層面,典型代表就是岳雲鵬;聲音之聲,則可以認為是口技,也就是相聲門類裡面的學。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

前面的文章中也有過辨析,相聲發展史的文獻少得可憐,以至於研究者只能從歷史文摘的蛛絲馬跡之中尋找相聲存在和發展過的蹤跡。

相聲藝術是主要模擬形態和聲音的藝術雖然犯了狹隘主義的觀點,但也證明了一個事實,相聲這一名稱經歷了“像生—象聲—相聲”的發展歷程。早期的“相聲”曾叫過“像生、象聲”,實際上就是一種口技。

可知,相聲這一名詞的發展是有歷史趨勢的,雖然書寫方式產生了諸多變化,但在讀音上沒有很大的差距,這在歷代文獻中都可以考證。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

在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編著的《相聲溯源》一書中,就準確的記載了相聲一詞發展變化史。

囿於歷史文獻的缺乏,只將相聲的起源史論證到了北宋之前,唐朝是是否有這一名稱都沒有下達準確的定義。從廣義上來講,早期先民的祈福歌舞、儺戲等都可以稱之為相聲的發展史,將其起源推至三皇五帝也未可知。

這倒不是笑談,像是相聲師祖東方朔不就是後人強加的手段嗎?從這一方面來講,侯寶林等老先生的研究是真實的。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

唐代是否就出現了“像生”一詞仍待商榷,但在北宋就出現了“像生”這個名詞卻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南宋還出現了“像生叫聲社”這樣的藝術團體。

當時的“像生”,經常和學、喬等字連用。“學像生”是一種模擬世態萬千且聲情並茂的口技,這類聲音摹擬並不限於天籟萬物,更加註重叫賣之聲,並且進行適當的美化和藝術加工。可以理解為當今相聲中常表演的段子《賣布頭》、《八大改行》等。

元雜劇中也出現過“像生”一詞,有一部分表演中還穿插了說唱藝術的部分,有濃郁的市井氣息。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

而相聲名稱的記載較晚出現,朱紹文、張三祿等相聲創始人存世之時,都沒有出現相聲一詞,最早的記載應當是1908某出版書籍上的一個記載,稱相聲演員是“滑稽傳中特別人才”。

當時的相聲已有了說學逗唱的全套技藝,和今天的相聲別無二致。雖然不能將此作為相聲名稱問世的證詞,但可以作如下的結論:具備今天內容、特點和風格的相聲藝術,其歷史不會久遠。

也就是說,相聲因清代的“像聲”而得名,清代的“像聲”又和宋代的“像生”有淵源關係,這無疑是貫穿相聲發展史的重要線索,有是吸附粘結其他藝術成分的形式基因。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

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有記載:“舊有百業皆通者,如紐元子。學像生、叫聲、教蟲蟻、動音樂、唱詞白話……”說到這裡可知:紐元子的技藝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多樣的。

“紐元子”酷似“全堂八角鼓”,甚至可以作為全堂八角鼓的起源了。這是一項博採眾藝的形式,隨著歷史的發展,它的技藝融合進其他藝術門類的骨節之中。

這種由單人到多人,由生疏到成熟,由愛好到謀生手段的發展變化,可以形斷意連的追溯相聲發展史。

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岳雲鵬也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