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個未來,中國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過去二十年,對於平常人來說,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一個“拆”字。

1998年7月,“促使住宅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提出,把房地產推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

在這之後,整個中國都開足了馬力,處處高樓平地起。“拆遷”,由此成為人人羨慕的造富運動:

正所謂,拆出發展空間,拆出蝶變新生,拆出一個美好未來。

對此,醫療器械公司也是深有感觸。

港股、科創板的出現,讓醫療器械企業意識到,把眾多子公司拆分上市,可以一箭多雕:不僅增加了融資渠道,更穩住了核心人才,還能讓大佬們的身價“大大大”。

在這一背景下,一場頗為壯觀的“拆遷”運動,在醫療器械領域悄然上演。

/ 01 /

分拆上市大時代

要看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對資本有多感興趣,看看微創醫療就夠了。

迄今為止,微創醫療有5家子公司完成IPO。率先破局的是心脈醫療,抓住科創板開板的歷史機遇,成為首批25家掛牌企業之一。

在心脈醫療之後,心通醫療、微創機器人、微創腦科學和微電生理相繼登陸資本市場。

“拆”出一個未來,中國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每一個細分業務,拿出來都是一家上市公司。有條件自然要IPO,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IPO。

不僅是微創醫療,“德諾熙”、“威高系”在資本市場的版圖也是不斷擴大。例如,威高集團旗下的威高骨科、威高血液淨化相繼在IPO市場露面。

也可以理解,國內的器械巨頭們,在成立之初就對標器械航母美敦力,崇尚多元化是公司護城河的理念。他們雖然還很年輕,但都已觸達醫療器械的方方面面。

不過,大家終究都還不是美敦力。美敦力成長靠“合”,從起搏器業務起家,不斷併購壯大,最終成為如今的國際巨頭;

而中國“美敦力”的故事似乎只能靠拆。一開始,國內器械企業就構建了龐大產品線,但事實卻是大部分都還有待發育。

微創醫療5家上市子公司,真正上岸的還僅有心脈醫療。作為國內主動脈支架領域的絕對強者,心脈醫療上半年淨利潤便達2。13億元。

“拆”出一個未來,中國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而在心脈醫療之外,其它4家子公司都還需要未未來而戰,更別說還有其它正在孵化的業務。

沒有哪家器械企業,有足夠的盈利能力撐起如此宏大的願景。好的一點是,幾家公司的資產看上去都不算差,至少都是潛在國產替代的好手。

手中有一批“優質”資產無處可放,又剋制不了融資慾望,何不去資本市場試試水,摸摸魚?

/ 02 /

一箭雙鵰的多贏遊戲

當然,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分拆的資本遊戲,或許也是迫不得已。

一直以來,微創醫療都被稱作 “黃埔軍校”,為中國醫療器械的培養出了濟濟人才。

你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心血管、心臟瓣膜,還是電生理等眾多領域,不少明星公司的創始人都有微創背景。

“拆”出一個未來,中國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例如,在心臟瓣膜領域,與心通醫療一起被稱之為“三劍客”的另外兩家企業,啟明醫療和沛嘉醫療,創始人都畢業於微創醫療。

這是綜合實力的體現。但從商業角度出發,“黃埔軍校”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並不值得炫耀。

光鮮的另一面,是微創醫療“廟小”,蛋糕不夠分。久而久之,導致核心人才出去自立門戶和等著競爭對手挖角。

根據微創醫療創始人常兆華所說,有的企業一次性就能把微創醫療某個產品條線的員工挖走三分之二。很顯然,“隊友變對手”是微創醫療不願意看到的景象。

某種程度上來說,單獨拆分上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透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深度繫結核心人才,避免“財散人散”的局面。

與此同時,還能解決業務發展的融資煩惱。效果還不錯,微創醫療5家子公司IPO累計融資額已超50億,其中單筆融資超過10億的就有3家子公司;

港交所上市的心通醫療、微創機器人融資額分別為23。56億港幣、16。82億港幣;科創板上市的微電生理也有10。70億人民幣。

“拆”出一個未來,中國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一切都只是開始。這不,6月1日,微創機器人表示,希望去科創板上市,擬募資金額為28億元。

既穩住了團隊,又找來了研發資金,看起來醫療器械領域也能“拆”出美好未來。

/ 03 /

“中國美敦力”要守住初心

某種程度上來說,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是幸運的。

明確的國產替代空間,加上最好的資本環境,讓這些國內器械企業從一開始就可以透過整合的方式,構建醫療器械航母的版圖。

不過,誰能成為中國美敦力,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拆分更多隻是資產的騰挪,大佬們身價可能飆升,但沒有直接產生價值增量。

子公司越拆越多,微創醫療的市值卻越來越低。過去一年,微創醫療股價跌幅達81%,市值只剩下246億港幣。距離常兆華的夢想“萬億”,還差9800億。

拆分上市的優質資產,大部分表現都難言出色。除了心脈醫療上市後收穫2倍漲幅以外,包括心通醫療等公司在內均已破發。

“拆”出一個未來,中國美敦力的崛起之路

固然,這背後有市場環境因素,但與眾多醫療器械公司的業務發展狀況同樣密不可分。

例如心通醫療之所以股價跌幅超80%,核心在於核心產品受限於“高價的制約+內卷化”,銷量未達到預期的增速,最終市場用腳投票。

微電生理要想真正崛起,不僅要在技術領域繼續攻堅完成國產替代,更需要謀略和智慧在國內企業的圍剿中突圍。

說白了,分拆上市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面對技術複雜交叉的器械產品,即便是美敦力也需要長週期去磨合適應,期間難免出現偏差,更不用說正處於追趕階段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

拉長週期來看,中國醫療器械領域必然會誕生美敦力,但過程必然是坎坷的。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器械大佬們守住初心。

畢竟,對於大佬們來講,分拆上市的另一面,是財富的轉移遠比財富創造來的容易。

文/龔軍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