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蘇仙才能寫出來了

如果要書寫中國的文學史,那蘇東坡是一顆璀璨耀眼的星星;蘇東坡的詩文詞賦無一不精,多麼令人歎服。說起喜歡,有人喜歡他的溫柔婉約,有人喜歡他的氣勢磅礴。有人仰慕他的行事作風,也有人為他的親民情懷深深感動。即使自己一貶再貶,流落遙遠的海南儋州,但他仍時時以天下蒼生為念。而被大多數讀者所稱頌的是他的曠達自適,不論身處的環境如何惡劣,都能達觀對待,他的心仍能自由的飛翔。

這樣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蘇仙才能寫出來了

他的這種精神,充分地展示在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之中: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代: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樣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蘇仙才能寫出來了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突遇風雨,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透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這樣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蘇仙才能寫出來了

想象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遊,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遊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眾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然而,別人笑‘痴’,誰解其中味啊。東坡以曲筆只寫胸臆,在“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對生命的徹悟和智慧。

這樣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蘇仙才能寫出來了

想想東坡,即使在落魄裡,東坡從不怨天尤人,也不曾懷憂喪志。東坡的一生,實現了那句話:腳在路上走,心有大未來。男人,從他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這輩子要艱難跋涉。只有奮鬥,才能成就男人。“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喜歡的一句。何等樂 觀自信、飄逸曠達的人生態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於平常生活小景描寫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無盡。風箏很輕,才能飛得很高。人只有不被宣告榮譽所累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這樣灑脫的人生境界,也只有蘇仙才能寫出來了

林語堂先生說過:中國老百姓在遇到艱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想起蘇軾,然後,嘴角就浮現出一絲會心的微笑。因為蘇軾為我們撐開了一把遮蔽人生風雨的“傘”,撐出了一片笑對人生的晴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