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川劇出川,《中國有川劇》是如何做到的?

導語:

臺前的高光表演與幕後的勤學苦練,《中國有川劇》盤活了整個川劇演員的創作熱情與表演活力,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川劇有傳承”這一使命,成為川劇

行業

一道特別的人文景觀。

讓川劇出川,《中國有川劇》是如何做到的?

“賞川劇藝術之美,品巴蜀文化之味。”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川劇文化創演推廣節目《中國有川劇》迎來了“川劇巔峰會”,演員們帶來《桃花宮》《水牢摸印》《鐵籠山》三出終極大戲。在虛實結合、移形換景、實景穿越等技術手段的加持下,為廣大觀眾打造了一場巔峰級的川劇盛宴。

川劇,於巴蜀文化而言,是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於中國戲劇而言,亦是一顆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而《中國有川劇》扮演起了連線川劇、演員與觀眾三者的樞紐角色。

在這一方舞臺上,演員們一面充分釋放個人的舞臺魅力,一面普及川劇文化、傳播川劇之美,向大眾傳達出川劇有新人、川劇有新作、川劇有傳承的積極訊號,這亦說明地方戲劇在綜藝化的舞臺也能大放異彩,綜藝舞臺亦能為地方戲劇的出圈賦能。

趣味輸出川劇常識,由表及裡釋放川劇魅力

從展示基本功的初露鋒芒到拿手劇目比拼的嶄露頭角,從嘉賓助演比拼的好戲開鑼,到名人齊聚的川劇巔峰匯,在這一系列不同階段的競技間

,《中國有川劇》不僅展現了演員們對於川劇藝術的赤誠與熱愛,也凸顯了川劇的傳承精髓與開拓創新,讓川劇得以盛大展示之餘,相關的背景故事與專業知識也得到了普及。

讓川劇出川,《中國有川劇》是如何做到的?

在《中國有川劇》的舞臺上,演員們帶來了《石懷玉驚夢》《逼侄赴科》《馬房放奎》等一系列代表性的川劇IP。

在表演之前,節目組都會詳細介紹戲曲的時代背景與主體內容,不僅彰顯了故事源遠流長不失當代教育價值的特性,還便於觀眾理解唱段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欣賞川劇表演。

作為一門海納百川的藝術,川劇包含各種藝術門類。

為此,《中國有川劇》還圍繞唱段以及臺前幕後的互動內容來引出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普。

例如,在真人秀以及嘉賓點評環節時,後期會以花字的方式解釋節目中所提及的打蕩子、高腔、煞火、硬人、探海、雙劍花、旋蠻、變臉等專業術語,讓觀眾在通俗易懂的文字解說中感受川劇的文化底蘊。

此外,《中國有川劇》還在節目中穿插了“川劇小課堂”這一環節,向觀眾趣味普及川劇知識,如以十字訣的方式科普褶子功、以沉浸式化妝的方式介紹川劇花旦上妝的流程,這樣將傳統與潮流融為一體的短片,更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有助於讓觀眾看懂人物、招式、情節,為觀眾成為“川劇達人”提供了可能。

既有針對川劇IP的細緻介紹,也有高品質呈現的川劇表演,還有對川劇文化的趣味科普,

《中國有川劇》透過多層次科普川劇文化、彰顯川劇文化底蘊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降低川劇的鑑賞門檻,

讓觀眾能夠發自內心地去感受川劇的美好,強化大眾之於川劇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聚焦演員個體與群像,彰顯川劇的匠心傳承

從個人展示到團體合作,從班主點評到大咖助陣,《中國有川劇》以不同賽段的主題為媒,將川劇領域的各方人士匯聚在一起,可以說是“生旦淨末醜,個個出彩,唱唸做打跳,樣樣精通”的具象呈現,這正是川劇有傳承的真實寫照。

要說川劇有傳承,這一點從節目的選手陣容便可見一斑。

縱觀整季節目,既有在川劇行業浸潤數十年的資深演員積極示範,11歲開始學習川劇的楊坤昊、從藝35年的青衣吳琴、從業22年的老生陸洪濤,他們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熱愛川劇,在節目中初登臺便得到了滿堂喝彩;也有00後川劇新秀讓人眼前一亮,梨園世家出身的00後戲二代鄧方園、古今川劇都能駕馭的00後新潮小青年趙思雅、跟著奶奶看戲曲頻道長大的00後雷文婷,他們心裡早早埋下了熱愛川劇的種子,正是川劇新力量的典型代表。

面向如此多元化的陣容,《中國有川劇》不僅讓演員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呈現,還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了他們與川劇之間不為人知的故事。

有人將川劇視作一生的摯愛:楊坤昊原本中途轉行去了建築行業,最終在老師的力邀之下還是選擇迴歸川劇的舞臺,在時間的沉澱中感受戲劇的魅力。有人將川劇視作生活的精神支撐:性格內向的肖秋不僅在川劇中找到了靈魂的釋放口,還找到了相守一生的伴侶。有人致力於讓川劇人年輕化:熱愛時尚的黃凌暄上得了戲臺也登得了舞臺,能夠濃妝也可以淡抹,打破了大眾之於川劇人的刻板印象。這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讓川劇演員們的形象更為立體、更有溫度,極大拉近了觀眾與川劇之間的距離。

不止於演員個體的生動描摹,《中國有川劇》還以組團競演之名集中勾勒演員群像。

在組團競技的環節裡,《中國有川劇》以同題競爭的方式啟用演員們的創新思維與合作潛能,還透過真人秀的形式展示了演員們在幕後的真實一面,著力於刻畫川劇演員群策群力、各有所長、敢於突破的群像風貌,而這正是一代代川劇演員團結共創、攜手並進的縮影。

正如主持人陳菁菁所說:“我想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川劇演出,更是26位川劇演員凝結而成的成長故事,是他們辛勤歷練的集體榮譽,更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

既有個體魅力的鮮明顯現,也有團體風貌的集中呈現,《中國有川劇》讓大眾透過節目感知川劇魅力的同時,也能沉浸式地感受川劇幕後的創作氛圍,近距離地瞭解舞臺之後演員真實的一面,滿足大眾對於川劇演員的好奇之心。

就這樣,

臺前的高光表演與幕後的勤學苦練,《中國有川劇》盤活了整個川劇演員的創作熱情與表演活力,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川劇有傳承”這一使命,成為川劇行業一道特別的人文景觀。

積極響應“川劇振興”,《中國有川劇》讓川劇破圈、出川

回顧整季節目,從挖掘優秀的表演人才到傳播川劇的特色文化,再到促進川劇的繁榮發展,《中國有川劇》全面啟用川劇的文化底蘊,展示了川腔、川韻、川戲、川人的獨特魅力,立體化呈現了川劇行業的人文生態,這為川劇的出川、破圈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依託四川衛視、四川觀察的平臺優勢和地域優勢,《中國有川劇》精準破解賦能於川劇傳承與傳播的方法論,即以川劇為圓心,以演員為半徑,一面挖掘川劇的文化深度,讓川劇的內在底蘊最大限度地展現在大眾面前,一面拓展川劇傳播的廣度,借勢的社會影響力,擴大川劇的傳播半徑,讓更多的人瞭解川劇。

值得一提的是,川劇原本作為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某種程度而言

,《中國有川劇》促進川劇文化破圈傳播的同時,同步帶動巴蜀文化符號的品牌升級,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瞭解、愛上巴蜀文化

,進而帶動整個文旅產業的向好執行,之於四川本土發展具有長尾效應。

在縱向深耕與橫向傳播間,《中國有川劇》消弭了大眾對於川劇的認知壁壘,提升大眾對於川劇文化的認知水平與文化認同感,成為了當下大眾走近川劇、瞭解川劇、愛上川劇的新入口,有望成為加速川劇文化大眾化、青春態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