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東丨孔府印閣: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以石為紙,以刀為筆;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孔府印閣”首席篆刻師孔令佳手執料石與刻刀,眼神炯炯。隨著刀刃翻飛,須臾之間,虯曲蒼勁的“靜心”二字便落於料石之上。

好品山東丨孔府印閣: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印者,信也。”中國印章篆刻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重實用性的憑證,逐漸發展為具備審美價值與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在曲阜臨前村,“孔府印閣”依託網際網路,乘風起勢,將方寸印章做出了大名堂。

一方金石篆刻的土壤

“孔府印閣”所在的林前村,相距孔府、孔廟不遠,緊鄰孔林。 傳統文化工藝在這座村子裡甚為興盛,“在林前村,傳承篆刻技藝的人家有兩三百戶之多。”孔府印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孔祥全說。藉由家族傳承的方式,金石篆刻技藝在這座村莊裡展現出了持久的生命力。

提起走上篆刻之路的過程,“孔府印閣”首席篆刻師孔令佳對幼時的記憶仍歷歷在目。和許多老林前村人一樣,他的爺爺以在孔林擺攤刻章、寫字為生。每到放假,孔令佳就會到孔林去給爺爺送飯,也會幫忙做些緊紙、磨料之類的活計。在爺爺的薰陶下,對於篆刻的熱愛在他心裡生了根。書法與篆刻相輔相成,對於長時間學習書法的孔令佳而言,有爺爺傳下來的“家學”和內心的熱愛,練習篆刻雖然艱苦,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學一畢業,他便在外以篆刻為生。自此,金石篆刻成為了他生命的主線。

這也是很多林前村年輕篆刻師的成長軌跡。家族傳承為他們打開了金石篆刻的大門,而對於篆刻藝術的熱愛,則讓他們真正走上了金石篆刻之路。

好品山東丨孔府印閣: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一門刀與石交鋒的藝術

從一塊頑石,到一枚古樸精巧的章印,這個過程對孔令佳來說早已稔熟於心。印底磨平之後,他便執細毛筆,將“靜心”兩個篆體字反寫在章料上,一氣呵成。

小小的兩個反寫篆體字,折射出他經年累月習得的老練書法功力。若非熟練的師傅,在這一步先要將篆體字正寫在宣紙上,以其為對照,用鉛筆在章料上描出反寫字的大致輪廓,最後才能用毛筆在章料底部寫出反寫字。在篆刻中,這是尤為重要的一步。“一個篆刻家必定是一個書法家。”孔令佳說,書法為金石篆刻注入精魂。

篆刻雕刀在孔令佳的手中靈活異常。他左手緊緊握住章料,右手握筆似的執刻刀,無名指抵住料石借力。遇短促的筆畫,他以刀尖刺入石面,繼而壓刃,切出一筆,是為切刀法;長直的筆畫,他便順著筆勢,行雲流水般一刀寫就,是為衝刀法。衝、切二法結合,刀鋒在他手中婉轉變換,不多時,章已刻好。他拿起毛刷,輕輕掃去印面石塵,蘸好印泥,妥帖地蓋在宣紙上。

至此,一枚傾注了篆刻師汗水與心血、功力與經驗的金石印章,才最終制作完成。

好品山東丨孔府印閣: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一幅由創新展開的圖景

自上世紀80年代始,林前村的篆刻手藝人們就會到孔林景區裡擺攤為遊客制章,這為他們帶來了第一桶金,林前村的刻章產業越來越紅火。但時過境遷,隨著遊客購買意識變化,加之旅遊景區秩序的逐漸規範,市場空間漸漸萎縮,手藝人們只好走薄利多銷的路子,但仍無法獲得滿意的收入。

事情在2007年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孔府印閣在淘寶網上開設了同名篆刻店鋪。當時,網銷篆刻印章市場是一片空白,沒有現成的行業標準和銷售渠道。經過多年努力,孔府印閣制定的網銷篆刻印章的行業標準和訂購流程開始被大眾認可和接受,越來越多的篆刻師傅開始向孔府印閣學習網銷經驗。

好品山東丨孔府印閣: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孔府印閣團隊將經營模式在曲阜市推廣開,開始幫助曲阜當地的篆刻師傅們開設並管理線上店鋪,共同運營。專案已培訓和代運營篆刻類店鋪超過200家,帶動就業800多人。現在,專案每日接單超過2萬單,發出印章超3萬枚,年銷售印章近1000萬枚,扶持上下游配套產業2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印章產業鏈條。

好品山東丨孔府印閣: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同時,“孔府印閣”也在積極進行文化創新,根據市場反饋定向開發文創產品。“我們將結合中國的金石文化拓展更多的產品,讓更多朋友瞭解金石文化。”孔府印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孔祥全說,透過銷售渠道創新,金石篆刻以網際網路為媒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未來,透過文化創新金石篆刻文化也將展現出全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