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之戰中雙方關係緊張且公孫瓚自顧不暇故並未援助張燕

初平四年(193年),袁紹在常山與張燕率領的黑山軍主力展開了激戰。

張燕率領的黑山軍一直是袁紹的心腹大敵,群聚於黃河以北各郡縣,包括常山、趙郡、中山、上黨等地。張燕兼併了許多的小股黃巾軍和其他匪眾,號稱擁眾百萬。這一股黑山軍因為實力太強,朝廷也視之為大患。但是張燕這個人又特別機靈,在朝廷還沒下定決心圍剿他之前,就歸順了漢朝,雖然並沒有被任命為州郡牧守等實權大員,但是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黃河以北山區的管理者。

張燕的地盤主要在冀州的西北部,正因為如此,他與盤踞冀州的袁紹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雙方之間屢次發生戰爭。

袁紹勢大,張燕的實力不足以單獨抗衡,所以他採取了聯合公孫瓚共抗袁紹的辦法。

初平二年(191年),在袁紹與公孫瓚奪取冀州的時候,張燕就曾經派遣部將杜長領軍前去助戰。

初平三年(193年),冀州魏郡發生了兵變,這個魏郡緊挨著張燕的勢力範圍趙郡,所以兵變計程車兵與張燕的黑山軍立刻聯合——張燕應該與魏郡的兵變關係甚大——並且佔領了鄴城,袁紹派兵圍擊,雙方在常山展開了激戰。

此戰中,剛投奔袁紹不久的呂布出戰。呂布騎著赤兔馬,與手下的大將成廉、魏越等人衝鋒陷陣,與一萬黑山軍精兵,幾千騎兵對壘,黑山軍不敵,死傷眾多,相持十幾天後終於敗給了袁紹大軍。《三國志》記載:呂布“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曰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

常山之戰中雙方關係緊張且公孫瓚自顧不暇故並未援助張燕

張燕

按理來說,公孫瓚與張燕之間是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兩年前,公孫瓚與袁紹作戰的時候,張燕毫不猶豫派軍援助,那麼,兩年後,張燕與袁紹戰於常山,公孫瓚為什麼沒有來援助?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兩方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岌岌可危

初平二年(191年),就在公孫瓚與袁紹一戰之後不久,青州和徐州有30萬黃巾軍想借由渤海郡與中山、常山一帶的黑山軍聯合,公孫瓚不可能任由黑山軍的勢力繼續擴大,那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因此,毫不猶豫地剿滅了這一股黃巾軍。《後漢書》記載:“初平二年,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這樣的舉動當然會惹怒張燕,兩方的關係開始緊張。

此時公孫瓚自顧不暇

俗話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即便公孫瓚剿滅了那一股黃巾軍,但是他與張燕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是可以修復的,畢竟兩人最大的敵人還是袁紹。

但是這一年,公孫瓚剛好內院著火。

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與自己的上司劉虞翻臉了,劉虞認為公孫瓚窮兵黷武,在與袁紹連年戰爭中使得百姓們流離失所,但這只是藉口,主要還是因為公孫瓚勢大,劉虞已經不能節制。

劉虞派遣了10萬大軍攻打公孫瓚。公孫瓚大破劉虞,幽州就變成了公孫瓚的地盤。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公孫瓚正忙於和劉虞之間的戰事,騰不出手來幫助張燕。這也是張燕沒獲得公孫瓚的幫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