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13200平方米野大豆引發多方關注,專家建議:建種質庫保障大豆種子安全迫在眉睫

(速新聞記者 蔡秀娟 通訊員 許昌亮)

12月13日,記者從宿遷市泗洪生態環境局瞭解到,經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專家歷時2個多月普查,確認在泗洪縣境內發現野生大豆資源共計5個集中分佈區,總面積13200平方米。專家建議,儘快建立野大豆種質庫,對優質種子進行科學儲存,並牽手科研單位培育大豆新品種,以保障我國大豆種子安全。

今年8月份,泗洪縣臨淮鎮生態環保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時,發現600多平方米野生大豆。該縣生態環境部門立即向省市生態環境部門彙報,省生態環境廳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並作出批示。泗洪縣按照相關部門建議,劃定了保護區域,並落實保護人。同時,委託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到泗洪開展野大豆專項普查。

據介紹,野大豆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被列入《中國稀有瀕危植物》紅皮書,與雪蓮、胡楊等同屬漸危種。其主要分佈在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群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由於缺乏對野生大豆資源的保護意識,其生長環境被不斷破壞,導致自然狀態下野生大豆種群持續減少,部分地區的野生大豆資源變得極為稀少甚至消亡。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提供的《泗洪縣野生大豆資源腹部、表型性狀、種群生境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泗洪縣野大豆主要集中分佈在臨淮鎮,共計5個集中分佈片區,總面積13200平方米。野大豆以片狀或集中分佈生長在荒地、田邊道旁以及低窪地等潮溼向陽的地方。絕大多數為黑種皮,以3~4粒的中粒種子為主,葉片基本是闊葉型(橢圓形、卵圓形)。

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王吳彬介紹,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有親緣關係,它的抗性強,遺傳品質好,是唯一能和栽培大豆雜交併且雜種可育、分享種質資源庫的野生種。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教授古小治認為,我國大豆的自給率較低,嚴重依賴進口,亟需一些優秀大豆品種來補齊“短板”。不妨建立野大豆種質庫,對優質種子進行科學儲存,牽手科研單位培育出更加高產、抗病性更強的大豆新品種,保障我國大豆種子安全。

據瞭解,宿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已取走3。5公斤野生大豆種開展試驗,計劃明年嘗試培育新的大豆良種。

宿遷市泗洪生態環境局局長李青告訴記者,他們將以5個野大豆集中分佈區為主體,建立野大豆就地保護區體系,充分保障野大豆自然演替功能,並對種源進行儲存利用,充分發揮野大豆種源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