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健康嗎?專家釐清這些誤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群眾對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的內涵也從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向營養、健康拓展。該如何實現飲食安全和膳食營養呢?

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近日啟動,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的“2022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宣傳週”上海健康大講堂專場活動線上舉辦。

食品“身份證”都要看些什麼

講座中,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科蔡華副主任醫師說,面對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食品,市民朋友們若能找到食品“身份證”、看懂“說明書”,這樣基本就能確保所購買食品的安全和營養了。

要吃得安全,首先就要仔細檢視食品外包裝的“身份證”。這張“身份證”包含的資訊很多,包括企業資訊,如名稱、地址和聯絡方式,另外還有生產許可證編號、貯存條件、生產日期、保質期、執行標準,以及致敏物質、輻照食品、轉基因標註。透過檢視這些資訊,並根據食用者的身體情況合理選購,就能吃得安全、放心。

要保證飲食的營養優質,那就要從食品“說明書”入手了。蔡華介紹,食品“說明書”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配料表、營養成分表和營養聲稱。蔡華介紹:“根據規定,配料表應按照‘用料量遞減’原則,由高到低依序列出食品原料、輔料、食品新增劑等。在選購時,配料表乾淨的食品自然是首選。”

在營養成分表上,能量、蛋白質、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五種核心營養成分必須標註。一方面,它們是供能物質,可以較為準確地計算熱量攝入,以保障日常活動的熱量消耗;另一方面,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需要關注這些營養素的攝入量。蔡華強調:“營養成分表上的營養素參考值(NRV%)也是需要大家關注的。NRV%是食品營養標籤上用於比較營養成分含量的參考標準,是食品的營養參考尺度。以一包100克的堅果為例,其脂肪的NRV%為67%,那也就是說,吃完這包堅果所攝入的脂肪達到了人體一天所需脂肪的67%。由此判斷,這包堅果的脂肪含量很高,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蔡華提醒:“另外,對於有些食品外包裝上的高鈣、無碘等營養聲稱,大家一定要結合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來辨別。”

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更健康嗎

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健康,“土榨油”的質量更好,用開水涮碗筷可以有效殺滅細菌……事實上,這些看似正確的認識都存在著陷阱。講座中,劉少偉就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食品安全認識誤區進行解釋。

劉少偉介紹,有機食品只是耕作模式的改變。有機農業通常不使用化肥,而是用天然農藥、有機肥、天然殺蟲劑代替。然而,天然農藥已被發現有一定毒性;糞便作為有機肥,其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卵等;有些天然殺蟲劑則具有神經毒性,比人工合成的擬除蟲菊脂高得多。

“如今很多人旅遊回來後,會帶上一瓶以‘新鮮’為賣點的當地土榨油。但大家往往沒有看到的是,土榨油小作坊的原材料往往不經過挑選,同時因為裝置簡陋、出油環境較差,缺乏嚴格的質量管理。土榨油沒有經過精煉,往往也容易酸敗變質,更難儲存。”劉少偉強調,“而且,土榨油採用傳統方法壓榨,苯並芘、丙烯醛等雜質都沒有脫去,尤其是土榨花生油,可能存在黃麴黴毒素超標的風險,而它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

在外用餐時,不少市民習慣用開水涮碗筷,以殺滅細菌。對於這種做法,劉少偉也給出解釋:“高溫消毒要真正起效果,必須達到足夠的溫度和時間。常引起急性腹瀉的細菌多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死亡。吃飯前用開水燙碗筷,因作用溫度和作用時間不足,並不能保證殺死多數致病性微生物。在餐廳就餐前,用茶水或熱水涮一下餐具,僅僅是一個心理安慰,沒有明顯的消毒殺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