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型高素質“養牛人”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中國農業大學創設“牛精英計劃”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培養新型高素質“養牛人”

“從最初那個手足無措的學生,變成了自信熟練的養牛人,這是我在牧場中實現的蛻變。”3年前,中國農業大學的鄭宇慧透過“牛精英計劃”國際實習專案選拔,獲得了在愛爾蘭牧場的實習機會,親身參與了牧場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回國後,恰逢她所在黨支部前往河北省豐寧縣五道營鄉開展產業扶貧工作,依靠自己掌握的實踐經驗和國外先進技術,鄭宇慧重點參與了《小農戶奶牛養殖100問》的編寫和校對工作,為助力當地農戶增收和產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1年前,在培養我國畜牧業頂尖創新人才的初衷下,“牛精英計劃”在中國農業大學創立,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牧場、走進一線,既要把理論學好,更要實踐出真知。

11年間,“牛精英計劃”不斷摸索人才培養方式。時至今日,一批批懂理論、肯實幹的高素質人才從“牛精英計劃”走出來,為中國養牛產業源源不斷注入高質量的新鮮血液。

回溯到2011年,當時的養牛產業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朝著機械化、集約化、先進化、現代化的方向高速前進。也正是產業的高速發展,激發了產業對於高精尖人才的巨大需求。要做大做強我國的養牛產業,需要綜合型、實幹型的高素質“養牛人”,培養人才是當務之急。

“動物科學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強的專業,但是很多學生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甚至沒有去牧場進行過實踐。”談起我國為什麼養牛人才奇缺,“牛精英計劃”創始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志軍基於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分析道。

為了保證教學從書本到實踐的連貫性,“牛精英計劃”為學生提供了身臨生產一線的機會。校外實踐課堂、暑期實習專案、“牛人牛途”國際互訪、全國牛精英挑戰賽,這些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活動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在產教融合的大平臺上提升理論水平、鍛鍊實踐技能、培養產業情懷、拓展國際視野。

2015年的大一暑假,裴迪透過“牛精英計劃”獲得了牧場實習機會。“剛進牛舍時,我既興奮又好奇。”他說,“給牛採血、輸液、人工授精,以前只在教學影片裡看過,現在我都一一親手嘗試了。”一個月的實習讓裴迪成長為一名真正的“養牛人”。到第二年的暑期實習時,他已經能和牧場的員工並肩“戰鬥”,獨當一面了。如今,荷蘭留學歸國的裴迪已經入職北京首農畜牧,從事牧場碳中和相關工作。

透過暑期實習和零距離接觸生產,學生有機會在生產一線把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摸個門兒清,也看清自己的優勢和問題。市場、設計、運營、客服、管理,學生們在各個崗位學習實踐,為產業貢獻了自己的才智,也找到了自己的熱愛。

目前,“牛精英計劃”的戰略合作伙伴覆蓋了我國奶牛、肉牛領域最先進、最規模化的養殖集團和優質供應鏈企業,在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建了上百個實踐實習基地,提供與養殖、飼料、基建、裝置、智慧化、市場銷售等相關的多種實習崗位。

針對部分學生職業情懷欠缺、行業人才流失等問題,“牛精英計劃”致力於“專業認知、社會認可、情懷認同”三級昇華的“情懷驅動”。透過弘揚行業先輩和學科帶頭人的專業熱情和職業情懷,邀請優秀校友、知名企業家、學者等走進課堂,引導學生建立職業理想,讓他們意識到,養牛產業也是施展才乾的廣闊舞臺。

畢業於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學專業的李紅光,曾經對牧場的認知就是電視上的“風吹草低見牛羊”,但是因為“牛精英挑戰賽”等活動,他得以走進全封閉式管理的現代化奶牛場。培訓期間,深入接觸和學習自動化飼餵系統、牧場預警管理軟體等先進養殖理念和技術,讓李紅光大受震撼,也使他重新樹立了對本行業的發展信心。

如今,作為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的“牛精英專項”,已經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連續招生5年,每年的招生指標擴大到了7個學院13個專業30名學生。不僅傳統涉農專業,連大資料、會計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學生,也毅然選擇進入畜牧業。

“不斷探索和創新‘實踐育人’的科學內涵與具體舉措,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實踐型人才。精英們將所學理論與技能應用於田間地頭和牧場生產中,將專業知識寫在祖國大地,擔當強農興農大任,為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評價道。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