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言語去傳遞愛?

日常在與人溝通的時候,特別是有不愉快情感體驗的時候,人們常常會用批評指責、埋怨、命令式的言語去與人溝通,這就使得給他人傳遞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因而使得溝通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怎麼用言語去傳遞愛?

特別是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進行批評教育,因為很多父母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只是任由這種體驗進行自主釋放。這樣就會把不愉快傳遞給孩子,孩子只能壓抑自己的不愉快以及做一些讓父母高興的事情,來“逃避”父母的懲罰。這樣並不利於孩子去健康成長,因為孩子體驗到很多來自父母的不安與焦慮,面對這些要麼進行壓抑,要麼進行內化,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都會對以後有著長遠的影響。

怎麼用言語去傳遞愛?

那麼怎麼才能用言語傳遞愛,用愛的語言去溫暖他人呢?

最主要的是,要用心去觀察、傾聽,運用不批評、批判、實事求是的表達看到的、聽到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發出自己的請求,用非命令的言語去溝通。

可以參考以下的行為方式:

一、用心去觀察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然後客觀的描述出來。如:我看到你這樣做………。

用語言進行客觀的描述,描述所看到的事實,儘量實事求是,在描述中不對整個事情進行評論。

人們遇到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發表對這件事的看法。在看法中夾雜著從他人、社會上內化的一些標準。這些標準使得我們對事件有了“對”與“錯”的分辨,這也是我們說的價值觀。面對我們認為的“對”,就會毫不猶豫的進行讚美、誇獎,面對我們認為的“錯”,也會毫不掩飾的進行譴責與說教。這就使得人們對事件加入了個人的價值標準,“歪曲”了客觀的感受。

怎麼用言語去傳遞愛?

二、說出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感受是情緒、情感)。如:對於這件事我感到/給我的感受是……。

對於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事情,要表達出自己當時的情緒、情感,讓他人知道自己的感受,讓他人引起注意。

人們在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意識不到為什麼會出現,就導致了任由不良情緒“自由發揮”,以至於在行為上以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洩為主。

怎麼用言語去傳遞愛?

三、表達出自己的需求。

說出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找到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並說出來,讓他人能夠了解到自己的需求。

如:之所以不開心,是因為你把東西扔的到處都是,而我已經很累了,還要去收拾。

怎麼用言語去傳遞愛?

四、提出自己的請求。

說出自己對他人的請求,而不是命令他人這樣去做,以商量、請求的語氣去溝通,使得他人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是與其平等的,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