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自由了,烏克蘭呢?

朔爾茨的詭計得逞了,美國壓德國單獨援助“豹2”坦克未果,美國被迫也宣佈援助31輛M1“艾布拉姆斯”坦克。現在還不清楚美國援助的“艾布拉姆斯”是什麼亞型:M1基本型,M1A1還是M1A2。M1基本型不大幅度升級怕是不行,只有105毫米炮。M1A1可能也需要升級到某種M1A2標準才能上戰場,否則太不良心。德國援助14輛“豹2”,很可能是“豹2”A6。有人歡呼:豹子自由了。

德國一鬆口,北約國家的“豹2”可能也紛紛加入援助行列,烏克蘭要求的300輛(原先是250輛,漲價了)西方坦克有門了,儘管各國援助的坦克很可能標準不一。比如丹麥是“豹2”A5DK,升級到A6標準,但還是44倍口徑炮,而不是更新的55倍口徑;芬蘭是A4和A6對半,援助的話估計“A4優先”,本來已經轉入預備役了;挪威是A4,波蘭是A4和A5對半,要援助的話,估計也是“A4優先”;西班牙的327輛“豹2”裡,108輛是A4,219輛是A6+;瑞典也是A4。最新的“豹2”亞型是A7。

看起來,烏克蘭最可能得到的是“豹2A4”,其中大部分是當年德國退役後半賣半送給其他國家的,生產日期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這也是使用最廣泛的“豹2”亞型,具有全數字火控,但還是直立裝甲和44倍口徑炮。在1994年,德軍有2125輛A4,加上荷蘭還有好幾百輛。冷戰結束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難怪A4“滿天飛”得到處都是,其中土耳其354輛,希臘183輛,瑞典160輛,智利140輛,芬蘭139輛,波蘭128輛,奧地利114輛,西班牙108輛,加拿大108輛,印度尼西亞103輛,新加坡96輛,挪威52輛,丹麥51輛,葡萄牙37輛。

這些二手“豹2A4”如果有一半最終到了烏克蘭,對俄軍就是不小的壓力。不過這些A4很多都已經轉入退役或者封存狀態,甚至拆零件狀態,技術狀態不怎麼樣。要啟封、翻修需要一段時間。實際上,乘員訓練也需要時間。

美國坦克兵基礎課程是22周,但這是從新兵蛋子開始訓練。德國坦克兵教程估計差不多,北約在這些方面都高度標準化了。烏克蘭的情況說不好。一方面,烏軍已有一定數量有經驗的坦克兵,訓練只需要集中在技術方面,戰術訓練可以簡化,本來就是有經驗的老兵;另一方面,烏克蘭坦克兵的戰術可能與北約坦克不匹配,仗打到這個份上,有經驗還活著的坦克兵也難說是數量充足還是不足。還有一個奇怪的地方:美國援助31輛,是因為烏克蘭坦克營編制就是31輛;德國援助14輛,是因為北約坦克連編制是14輛。這些西方坦克到了烏克蘭,是按照北約編制使用,還是按照烏克蘭編制(前蘇軍編制)使用,看來西方都沒有想好。坦克設計是為特定編制而最佳化的,這也對烏克蘭坦克兵訓練是一個問題。但無論如何,22周是肯定等不起的。

但這些都是技術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這些西方坦克到了烏克蘭能派什麼用?這個問題先前已經討論過了,這裡不再重複。只需要說一點:這些坦克不能儘快結束戰爭,反而會拖長戰爭,而西方已經在感受持久戰的痛苦了。

俄羅斯很清楚地在打持久戰了。從攻克馬裡烏波爾開始,俄軍就轉入“打醬油”狀態,有事沒事敲打烏軍一下,但不再發動大規模的主動進攻,在哈爾科夫和赫爾松敵前撤退,就是為了儲存實力,打持久戰,耗死烏克蘭及背後支援的美歐。

“耗死”戰略是在拼耐心、拼定力,這需要時間,很長的時間。多長呢?阿富汗戰爭用了20年。烏克蘭戰爭會打20年嗎?不知道,希望不會,但不是不可能。

西方在盼望俄羅斯支援不住,首先垮下來。從GDP和科技水平來看,西方的盼望有道理。但塔利班與美國相比,GDP和科技水平可以忽略不計,經過20年的拼消耗,最終把美國耗走了。

說起來,如果沒有“中國威脅”的話,美國在阿富汗還可以繼續耗下去,但這種“如果”是沒有意義的。作為世界警察,美國永遠有新的“威脅”,永遠不能被一個次要戰場無限期地耗下去。其實現在美國非常急於擺脫烏克蘭的戰事,臺海衝突的可能和與中國打一仗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越來越發現自己缺乏準備,美國從未這樣擔憂過。

但美國已經騎上烏克蘭戰爭這隻老虎,下不來了。至少還沒有找到“體面”的下來辦法。美國戰略界越來越多地在討論如何“體面”地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辦法。即使不考慮俄羅斯角度,從美歐角度來看,這需要明確未來援助計劃,保證烏克蘭的安全,保證烏克蘭的中立,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沒有一樣是容易做到而不踩上政治地雷、把自己炸得身首異處的。

從俄羅斯角度來說,也是騎上了老虎,下不來了。不管在世界上得到多少承認,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已經在俄羅斯的法律架構下加入俄羅斯,這些就是俄羅斯的國土了。在任何和平談判中放棄這些土地已經不可能了,即使俄羅斯“變天”也不可能。

克里米亞、頓巴斯與俄羅斯的淵源就不扯遠了。只需要說一句:在蘇聯時代,烏克蘭、俄羅斯不分家,劃歸誰“無所謂”。在烏克蘭以“民族構建”為名日益對俄羅斯敵對的現在,把這些歷史上就與俄羅斯有深厚淵源、在現實中有大量俄羅斯裔居住的土地割讓給烏克蘭,是俄羅斯民族感情不容許的。這也是普京的民意基礎。或者說,不管誰上臺,都不能割捨這些土地。

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戰爭是民族自衛戰爭,事關民族生存,而不是意識形態。

換句話說,俄羅斯具有與塔利班一樣強烈的動力耗下去,不惜代價。

但俄羅斯不管從人口、資源、科技水平來說,比塔利班要強大何止千百倍,還有核武器。俄羅斯沒有外援不錯,但只是沒有外來的軍援。俄羅斯與美歐的外貿雪崩式滑落,但俄羅斯本來就不是靠外貿生存的國家,中國、印度等國也在成為俄羅斯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新目的地,給了俄羅斯必要的喘息空間。塔利班則是什麼外貿也沒有的,也沒有外來的經援、軍援。

在軍事上,塔利班基本上只能拼血肉,武器裝備與佔領的美軍根本沒法比,實際上兵力總數也不及美軍加上幫兇。塔利班武裝估計只有不到5-6萬,加上其他反美武裝也不超過10萬,但美軍在高峰就超過10萬,加上阿富汗政府軍至少30萬,還有幾萬“軍事承包商”(實際上就是黑水那樣的僱傭軍)。

俄軍在武器裝備上原來與烏軍沒有差距,現在的差距依然遠遠小於塔利班與美軍的差距。俄軍在兵力上也與烏軍沒有太大的差距,新一輪動員後可能還佔優。

美軍在阿富汗親自下場,但最後耗死美國的不只是傷亡(其實20年下來,美軍傷亡並不算太大,喪生只有2420人,受傷19950人,英國、加拿大投入的兵力小得多,傷亡也按比例降低),其實還是被不可承受的戰爭開支耗坍了,2萬億美元實在受不了,平均每年1000億。

2022年,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也是1000億出頭,其中包括軍援和經援。根據統計口徑的不同,也有說500億的。這還是在美國軍援沒有涉及坦克、飛機等“大件”的情況,經援也還在“爬坡”中。2023年只能比2022年大幅度增加是大機率事件。

當然,在烏克蘭,沒有美軍傷亡的問題(“志願者”傷亡不算),這是美國壓力還沒有很大的重要原因。說起來,在阿富汗戰爭前幾年裡,美國壓力也不大,還在“為復仇和民主自由而戰”,儘管傷亡和開支已經可觀了。

但那也是美國經濟、債負問題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的時候。911之後,美國民心也一致支援“向塔利班討還血債”。現在,美國政府再次停擺進入倒計時,繼續對烏克蘭大手筆支援也在兩黨內部不乏刺耳的雜音,但烏克蘭還真是離不開美國的“領導力”,尤其是大手筆的援助,包括經援和軍援。

烏克蘭的經濟還在繼續滑坡中,能源、交通設施被大量摧毀,民不聊生,依靠美歐的大量援助撐著。烏克拉的軍人還在繼續苦戰中,大量西方裝備源源而來只解決一部分問題,奪回頓巴斯和克里米亞還是遙遙無期。

在這場“耗死戰”裡,不能只考慮俄羅斯和美歐的耐力和定力,也需要考慮烏克蘭。但烏克蘭首先需要上下齊心,烏克蘭政府近日暴露的貪腐問題不是好兆頭,其中包括國防部副部長、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基礎設施不副部長等。

這些副職其實都是實權在握、真正管事的,正職更多是政治領導,這在各國都是一樣的。

說起來,在埃及旅遊的時候,導遊告訴我,他原來在俄羅斯留學,攻讀語言。畢業後在烏克蘭工作過一段時間,正好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前那一段。他被當時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的手下找到,還和副部長吃過飯。副部長要他幫助運作從烏克蘭借道埃及到歐洲的人口走私,有大錢,但他不幹,也不敢涉及這樣的非法勾當。副部長就威脅他,各種要他好看、要他命之類。他嚇得透過路子趕緊逃離烏克蘭,還好全身而退了。所以他認定,烏克蘭必敗,不是官兵不用命,而是被自身的貪腐打敗。

在國破家亡的現在,烏克蘭高官貪腐還是被爆出,只能說明真是病入膏肓了。美歐高層一直對援助是否流入烏克蘭貪官的腰包嘀嘀咕咕,因為這是不合時宜的政治不正確,所以避免高調談論,但在智庫界一直是有討論的。

在烏克蘭,既有“亞速營”那樣的死硬分子,又有貪官這樣的蛀蟲。上下不齊心,加上有美歐外援可以道德綁架,耗起來就裂隙百出了。說起來,美國佔領時代的阿富汗政府軍也不乏有人為家鄉不被塔利班重佔而死戰,但最後還是作鳥獸散。

只是這樣耗下去,最苦的是烏克蘭的老百姓。能逃的,有路子逃的,估計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沒辦法才繼續耗在這片悲哀的土地上的。

現在,豹子自由了,他們呢?被套得更深了。

釋出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