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養生| 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

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ー鬥,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薑湯: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肘後》、《千金》雲:治胸痺,胸単幅福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唾沫。)

“痺”是痞塞不通的意思,不通則痛,故胸痺是以胸痛為主症的,本條突出“氣塞、短氣”,可知此症在胸痛的同時還以氣塞、短氣較為顯著,所以仲景總結出以上二方對症施治。

短氣有微飲,這裡的短氣不是指氣虛。

我們講短氣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氣虛,氣虛的人短氣、拔氣,第二是因為有微飲。

短氣還要與嘆息相區別。經常有人一會兒吸氣、一會兒又吸氣,那不是氣虛,面是抑鬱症,善嘆息是抑鬱症的一個表現。

方中用茯苓配甘草,利尿化飲;因為胸痺,胸中氣塞,病在上焦,所以用杏仁宣肺中之氣。

如果胸痺不是有飲,只是有氣滯的,用橘皮積實生薑湯,就是橘皮湯重用橘皮,再加枳實。

這個方治的是胸痺表現為氣滯,重用陳皮一斤,與小半夏湯用半夏的劑量一樣,再加積實。小半夏湯用半夏配生薑,半夏側重於溫化飲、如果飲邪重,可以加茯苓;而橘皮湯用陳皮配生薑,側重溫胃理氣,氣逆故加枳實。所以小半夏湯治飲邪重的人,加茯苓:橘皮湯治氣滯重的人,加積實。

按其病因病機同屬飲阻氣滯,飲邪偏盛,上乘及肺,胸中氣塞短氣,治宜宣肺化飲,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湯。

因氣滯失宣,胸中氣塞短氣的,治宜宣通降逆,散水行氣,方選橘枳薑湯。

驗案一

患者溫某某,男,60歲,幹部,2009年8月20日初診。

主訴:

左胸痛,心悸,氣短,胸悶壓榨感反覆發作3月餘。

患者於2009年8月17日乘機到昆明旅遊,剛進飛機艙頓覺空間狹小,突發胸痛,心悸,氣短,胸悶,壓榨感,極度呼吸困難。

機組人員急推車轉出機艙,送出安檢站。

急速送往某大醫院,急行冠脈造影,結果示:

左冠狀動脈未見異常,右冠狀動脈未見異常。

患者口服丹參滴丸後恢復如常,出院回家的路上談笑風生,但當汽車駛入隧道時,患者再次復發,家人驅車直奔我院求治。

來診時患者已奄奄一息。

詳細詢問病史,又檢視省某大醫院診治資料,一眼認定:

此證型符合《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之第六條:

“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病情危重,二方合用,當即處方:

茯苓30g,杏仁15g,甘草15g ,陳皮30g,枳實10g,生薑3片。

一劑,急煎灌服,服後約1小時,患者大呼氣,吐痰一碗,頓覺胸中壓的一塊大石頭消失了,胸腔豁然開朗。

繼以上方原量二劑服之,痊癒出院。

2009年9月9日,患者忽然來電,感謝醫護人員,說他正在昆明旅遊。

驗案二

患者霍某某,女,58歲,2015年12月25日初診。

患者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心慌、氣促、短氣。

曾就診於當地醫院予以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考慮冠心病,建議赴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

患者2015年6月去北京某醫院就診,也考慮冠心病,曾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未見任何異常。

患者現仍心慌、氣促、短氣,呼吸困難。

12月25日來診,症見:

煩躁易怒,心慌,胸膺部有壓榨感,善嘆息,氣促,短氣,呼吸困難,舌體胖大苔白,脈沉弦細。

方藥如下:

茯苓30g,杏仁10g,甘草10g,陳皮30g,枳實10g,生薑3片。

3劑,水煎服,分早晚早空腹服用,隔日一劑。

患者服上方後心慌、胸悶、氣促、胸膺部壓榨感症狀消失,胸中有豁然開朗之快感。

古人的胸痺實際上有些指的是肺和胃腸疾病引起的胸悶、氣短、心慌、心痛徹背等一系列類似冠心病症狀的疾病。

而現代醫學中的胃心綜合徵與古人的胸痺有所相似。

胃心綜合徵是指由於胃部疾病反射引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紊亂。

臨床表現為胃部疾病的存在,反射引起心前區不適或隱痛,少數類似心絞痛,呈針刺樣或壓榨樣疼痛,可伴有胸悶、氣短等症狀,心電圖檢查可現ST-T段改變。

若運用茯苓杏仁甘草湯合橘枳薑湯,祛痰暢氣,心電圖亦可改善,且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