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結果這些常見的“疾病”,是否要足夠重視?

體檢報告看完,下面是幾項報告中不得不聊到的“老朋友”,讓我們回顧一下:

1、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現在已經是體檢報告上的常客了,很多人體檢一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非常緊張,認為要馬上治療,非常擔心變成“甲狀腺癌”!事實上,1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完全不必太擔心,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變成“甲狀腺癌”的機會也很小。根據超聲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定時隨診複查。當然也不能當做完全沒事,甲狀腺癌如今的發病率很高,有幾個同事隨訪過程中超聲懷疑惡變,後面手術切除確診是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大多數也是很“溫柔”的,生長很緩慢,可以幾年、十年潛伏在人體內,也相對穩定,目前多認為是惡性腫瘤中預後最好的,以至於部分重大疾病保險將其不作為重疾對待。

2、宮頸糜爛

如今“宮頸糜爛”這個名稱已經被正式取消,改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糜爛”大多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學結果來進一步判斷,如果細胞學和HPV檢查結果沒有異常,就無需特殊處理。

3、子宮肌瘤

據統計,30歲以上的女性約20%有子宮肌瘤,每五個女性中就有一箇中招。“子宮肌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癌症了!

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的瘤是良性的。5cm以下一般相安無事,如果近絕經期、肌瘤較小、沒有症狀,已經妊娠且肌瘤沒有發生紅色變性等情況,可以觀察等待,每3~6個月複查一次即可。但如果準備妊娠、若肌瘤直徑 ≥ 4 cm或者因其引起症狀較重時,最好手術切除。

4、肝、腎囊腫

很多人體檢查出了“肝囊腫”,就以為得了某種疾病,其實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並且生長非常非常緩慢,多數人更是無明顯症狀。如果不是體檢時偶然發現,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不會發現。絕大部分肝囊腫都很小,小於5釐米是不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只需要定期隨診觀察。但是部分囊腫較大並有臨床症狀;囊腫合併出血、感染;囊腫無法與肝膽管腺瘤鑑別;多囊肝病導致門脈高壓及功能損害者需要進行治療。

5、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部分人就把“瘤”與“癌”等同起來,覺得情況很嚴重。其實,肝血管瘤是常見的血管瘤疾病,是良性腫瘤,一般情況下不會長大不會惡變,只有極度少數肝血管瘤會突然增長,出現肝區不適、食慾不振等症狀。患者不必過於驚慌。

6、肝臟鈣化灶

肝內鈣化灶 在報告中的出鏡率也是比較高的,可能與先天發育、鈣磷代謝紊亂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肝臟創傷癒合過程中組織纖維化,形成瘢痕,鈣鹽沉積形成。肝臟鈣化灶既不會自行消退,也很少繼續發展,一般沒有症狀,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所以無需治療。有的鈣化灶靠近肝內膽管,超聲檢查時容易和肝內膽管結石混淆,就需要進一步進行CT或MRCP鑑別。

7、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結節

體檢下來,10個女性8個有“乳腺增生”問題。“乳腺增生會不會癌變成乳腺癌?”、“吃點什麼藥才能治好增生”?這些問題的答案很多時候都是:不用治療。乳腺增生並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也不會導致乳腺癌。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態,少吃含激素較高的食品少吃燒烤,堅持適量運動早睡早起,就能有效緩解乳腺增生;症狀重者可以吃一些中藥緩解。

8、盆腔積液

一個聽起來有點可怕的來了,其實人體的盆腔、腹腔並不全是實心的組織,腹膜、大網膜等都會分泌一些液體,這些液體通常起到潤滑和保護盆腹腔器官和組織的作用。幾乎每個小姐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積液,3釐米以下可以視為正常範圍,如果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是不需要治療的。如果是排卵期、月經期或者月經剛結束的時候,積液可能會略有增多,但如果沒有其他任何異常,也不必大驚小怪。

9、心臟早博

心臟在正常跳動時,如果提前出現一些跳動,就像是演奏舞曲節奏亂了點,這種情況被稱為“心臟早搏”。很多人認為查出“心臟早搏”往往會和心臟病聯絡起來,其實,心臟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臟其他問題的伴隨症狀。早搏一般是良性的,大多數的早搏不會引發心臟病, 偶爾出現心慌或者心臟“咯噔一下”,是因為這段時間熬夜刷劇了吧,多休息就好了,不用太過緊張。

10、其他(包括脂肪肝、高尿酸等) 這兩個問題很多朋友都有,在醫生看來這是病得治,輕度脂肪肝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多運動等控制,可恢復;一些中重度的脂肪肝由於肝細胞內充滿了脂肪,會影響肝功能,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尿酸更不用說了,痛起來要人命,當你尿酸已經飆高,平時注意多飲水,可適當鹼化尿液促進尿酸排出。已經達到痛風標準了只能吃藥控制了,尿酸大家平時不認為很嚴重,當形成痛風結晶、痛風石侵蝕骨質、沉積於肌腱韌帶,後悔就來不及了。

最後聊幾句:

希望各位非醫學專業的朋友在體檢時,看到上訴結論不要引起恐慌,保證心情美好,當然遇到發現有惡性徵像也不要諱疾忌醫,要去正規醫療機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