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古今研究:垂盆草

中藥古今研究:垂盆草

一、本草摘要

1、《本草綱目拾遺》:“消癰腫,治溼鬱水腫。”“治諸毒及湯烙傷,疔癰,蟲蛇鱉咬。”

2、《天寶本草》:“利小便,敷火瘡腫毒,湯火症;退溼熱,兼治淋症。”

3、《中藥學》:“利溼退黃,清熱解毒。用於溼熱黃膽、瘡瘍腫痛,毒蛇咬傷。”

4、《中藥大辭典》:“清利溼熱,有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用於急性胩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

5、《中華本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主溼熱黃疸;淋病;瀉痢;肺癰;腸癰;瘡癤腫毒;蛇蟲咬傷;水火燙傷;咽喉腫痛;口腔潰瘍及溼疹;帶狀皰疹。”

中藥古今研究:垂盆草

二、現代研究主

1、含槲皮素、山柰素、異鼠李素、苜蓿素、苜蓿苷、木犀草素等,還含三萜、甾醇、生物鹼、氰苷、多糖等。《中國藥典》規定:含槲皮素山柰素、異鼠李素的總量不得少於0。10%。

2、作用:本品有保護肝臟、免疫調節、降低血清轉氨酶等作用。

3、臨床:可應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及急、慢性肝炎。

4、藥理:

(1)研究表明垂盆草苷對四氯化碳性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可使肝細胞內糖原和葡萄糖-6-磷酸酶、乳酸脫氫酶含量增加,琥珀酸脫氫酶和ATP酶活性增強。(2)垂盆草苷對小鼠的細胞免疫有顯著抑制作用,能抑制T細胞介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並能抑制T細胞依賴抗原-SRBC的抗體形成細胞數;增加外周血中白細胞數。

(3)垂盆草注射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與乙型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中藥古今研究:垂盆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