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飴糖”是什麼?

中藥“飴糖”是什麼?

今日學習《傷寒論》小建中湯症。

【原文】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釋義】傷寒二三日,未經誤治,自覺心中悸動而煩,心悸者,心氣不足,惕惕而動;煩者,虛熱擾心,神不寧也。如上之作顯然是素體陰傷,氣虛血虧之本證也。“心悸者,不可發汗”雖患傷寒,勿從汗解,恐傷心陽,損耗心陰,故以小建中湯培補中氣,榮心安神,借安內攘外之功,以求表裡雙解之義耳。

【方藥組成】桂枝3兩(去皮),芍藥6兩,生薑3兩,甘草2兩(炙),大棗12枚,飴糖——升。(桂枝9g,甘草6g,大棗6枚,芍藥18g,生薑9g,膠飴30g)

【經方方論】本方以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組成。方中重用甘溫之飴糖為君,桂枝、芍藥為臣,姜棗為使。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取汁,兌入飴糖,文火加熱溶化,分兩次溫服。

本方取名建中,意義深遠。中焦者,脾與胃也,居中屬土以生萬物,化氣血,益營陰,不用參芪苓術之類,直補其虛,而是藉助中焦陽氣,調理陰陽,運脾生津,輸氣血以灌四旁,五臟溫煦,皆得其養,此乃諸髒虛勞補益之大法也。

根據小建中湯中藥物組成我們先了解一下方劑中的君、臣、佐、使是什麼?

君藥:針對主病或主證或主因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在方劑組成中不可缺少。

臣藥:①協助君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物;②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佐藥:①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②或直接治療次要兼症的藥物;③佐製藥,即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制約其峻烈之性的藥物;④反佐藥,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使藥:①引經藥,即能引導方中諸藥達到病所的藥物;②調和藥,即能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那麼既然

飴糖

是小建中湯中的君藥,我們就先了解一下飴糖是個何方神聖吧:

《中藥學》裡

補虛藥———-補氣藥

裡詳細介紹了飴糖。它和大棗、蜂蜜同在這一節裡。飴糖系以糯米或粳米磨粉煮熟,加入麥芽(攪勻),微火煎熬而成。有軟硬兩種,軟者稱膠飴,硬者習稱白飴糖。入藥以軟飴為主。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肺經。

功效: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潤肺止咳。

臨床應用:常配伍運用,用於脾胃陽虛或氣虛所致的脘腹疼痛及肺虛痰多、咳嗽乏力、吐血、口渴、咽痛、便秘,主要用於體虛及小兒、產婦的滋養。單服也可用於粘裹異物,如誤服稻芒、魚骨等。

化學成分:麥芽糖89。5%,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等。

我又繼續查詢古籍中關於飴糖的記載資料,如下:

飴糖首載於《

名醫別錄

》:“飴糖,味甘,微溫。主補虛乏、止渴、止血。《

千金·食治

》日“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除唾血,卻咳嗽。”《

日華子本草

》曰“益氣力,消痰止嗽。並潤五臟。《

長沙藥解

》曰“補脾精,化胃氣,生津,養血,緩裡急。止腹痛。’《

本草綱目

》 曰:“補虛乏,止渴止血。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治唾血,消痰潤肺止嗽。健脾胃,補中,治吐血。”中醫醫聖張仲景所著中醫臨床學的典籍《

金匱要略

》中所用飴糖之旨,均以甘溫補脾、建中為目的。《金匱要略》篇用飴糖二方:黃芪建中湯用之治“虛勞裡急諸不足”,以溫中補虛,和碧緩急。大建中湯用之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以溫中補虛。降逆止痛。《

傷寒論

》篇用飴糖一方:小建中湯用之治:“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以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補缺肘後方

》用飴糖,配乾薑、豆豉治卒得咳嗽;《

本草匯言

》用飴糖、白蘿蔔汁蒸化治療大小兒頓咳不止等。

飴糖現在有的藥房無藥,可以用麥芽糖代替,有的醫家用芝麻糖代替,效果也不錯。可以自己製作(網上可搜)出詳細製作過程。

雖然和蜂蜜同屬補氣藥,但不能夠用蜂蜜來代替。為什麼呢?蜂蜜的性味歸經是:甘、平。歸脾、肺、大腸經。與飴糖還是有差別的。

中藥“飴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