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生活丨我想讓她永遠的在我面前消失,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怎麼辦?

圖畫:焯焯

生活案例——

總感覺自己的出生就是一個錯誤,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越來越煩躁,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甚至不止一次地想過自殺。妯娌的夫妻關係很好,我有時候就想讓她們永遠的在我面前消失,她懷孕三個月我甚至想讓她流產,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想,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覺得我老公不愛我,婆婆討厭我,我不知道怎麼處理好和她們的關係,看見妯娌有一個愛他的老公,我就好羨慕好恨。我真的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明鏡解析……

“笑人無,恨人有”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人在心理極度不平衡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可以理解,因為這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經歷造成的,更多的卻是自我成長的部分提升不夠,沒有得到改善導致出現了這種想法。因此,先理解和接受自己有這樣的想法,同時,需要探知一下背後的成因和動機是什麼。這是需要自己獨立面對和解決的部分,完全不需要考慮他人的想法,只有自己足夠了解自己、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時候,才可能看到他人的所作所為的真實理由。

當一個人被親近的人排斥、抗拒、嫌棄的時候,除非是自己信念十足,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原則,否則一定會受到影響,這個影響一般都是抱怨和負面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也都是否定的,也就都是不好的了,那麼,實際發生的情況也不會好的,所以,沒有對錯,只有因果。但是,這個結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呢?這是值得自己深思的,兩敗俱傷還是互利互惠,完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一般看待事情從根本出發有兩個方向:自己和對方。從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做了什麼導致對方這樣對待我?我可以做些什麼推動這個事情朝著我期望的方向發展?我做什麼可以讓自己舒服一些?……從對方的角度看,對方做的這件事,說的這個話,做的這個事兒是針對我的嗎?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對方是否對我有一定的誤解呢?……所以,任何事裡面的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看待對方的,也根據自己的認知來看待自己的,需要提升的是區分開來兩者之間的關聯。

每個人的行為模式都是經過多年的經歷和感悟而形成的,並且堅信不疑,畢竟是自己透過教訓換來的,很痛,很真實。所以,想要改變一個人很難,真正難的就是這個堅信不疑的部分,因此,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改變自己,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對方。當改變了自己看待對方的角度時,才有機會、有可能轉變整件事的發展方向,但是,如果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太難了!想法轉變不了,行為就一定也改變不了,什麼樣的想法指引什麼樣的行為,這是無法分開的。

自我改變不是被動的,也不是逼不得已,而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一旦發現自己改變的非常難受,非常排斥,非常痛苦的時候,一定是違背了內心指引,但是又不得不改變,因此,改變不單單是指在自己願意的情況下才發生的,只是說在願意的情況下改變的會透徹一些,而被動改變就顯得急促了,同時,也會伴有隱患。還是要理清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結果,只要那個結果是自己想要的,改變與否不重要了,因為你要的是結果,改變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

總結,善與惡,對與錯,是與非,都是相對存在的,都和因與果有直接的關聯。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是當下自己能夠做的最合適、最有利、最願意做的選擇,也是自己最大努力地做得最好的程度,只不過,這個選擇能否幫助我們達成內心的需求呢?所以,標準自在內心,只需要覺察一下這個選擇到底對自己有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否則容易得到後悔不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