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如何預防面癱

現在正值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人在這時易受寒氣侵襲。而且由於天氣乾燥,致病微生物和病毒在空氣中更加活躍,感染性疾病增多。面部五官由於裸露在外,與外界這種不良天氣直接接觸的機會最多,所以容易罹患多種頭面部疾病。

面癱就是其中一種秋冬季多發疾病,一旦得了面癱,口眼歪斜,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那麼,面癱能夠預防嗎?今天我為大家講一講秋冬季節如何預防面癱。

什麼是面癱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症的病證,又稱口眼歪斜。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痺。臨床表現以面部麻木,病側面部肌肉鬆馳,縱緩不收,口眼歪向健側為主症,是中醫疾病中“口僻”的習稱。

面癱通常發病突然,常於夜間發病。患側耳後、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或伴有流淚、流涎,食物停留於患側齒頰間;額紋變淺或消失;眼睛閉合不良,眼裂變大;鼻唇溝變淺或消失;人中溝歪、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蹙額、皺眉、吹口哨、鼓腮困難。

面癱如治療不當可留下後遺症,如:癱瘓肌肉的攣縮、面肌抽搐或連帶運動等,並影響容貌。面癱可發於任何年齡,發病急。多見於季節交替,冬春和秋冬較多;多為單側。

面癱的患病機理

從西醫角度來講,通常情況下,發生面癱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種是一過性的免疫功能低下時,由單純皰疹病毒或面神經附近組織有炎症改變(如中耳炎、牙病、腮腺炎),引起導致面神經炎變,水腫尤以莖突孔和麵神經管內的部分尤為顯著。發生神經傳導失常、麻痺引起肌肉失用。

第二種是物理因素,受涼後面神經的營養血管痙攣,導致面神經缺血水腫。

很多時候,患者出現面癱,不能確定是由於感受外邪或風寒導致的周圍性面癱,還是由於中風導致的中樞性面癱,我們通常用以下方法進行鑑別:

症狀

周圍性面癱

中樞性面癱

額部

額紋消失

額部正常

眼部

眼瞼閉合不全

眼瞼閉合自如

口角

歪向健側

歪向健側

伴隨

無肢體偏癱

有肢體偏癱偏感

病位

面神經核下

面神經核上

周圍性面癱:下運動神經元損傷,表現同側上下面肌癱,常見核或核以下病變。

中樞性面癱: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病灶對側下部面肌癱,常見於腦血管病、腫瘤。

面癱的預防

秋冬季節是面癱的高發季節,很多人的面癱是突然發生的,比如說,睡醒之後突然嘴角就歪了,或者剛洗完澡出來,眼睛就閉不上了,這些都是發生面癱的表現。

這是因為天氣變冷後,寒風如果長時間直接吹拂面部,會造成面部經絡氣血組織不通;亦或因受到疫毒之邪的侵襲,導致面神經炎變水腫,面神經因缺血而麻痺。受面神經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就會因營養不足而出現功能障礙,導致面癱。

那麼該如何預防面癱的出現呢?預防疾病就要從病因著手,怎麼得病的,我們就要避免它,得病的機率自然就低了。秋冬季面癱主要從病毒感染和外感風寒侵襲神經上來的,從這兩方面來預防,提高免疫力和保暖禦寒就是關鍵。

提高免疫力從中醫的角度說就是扶正氣來說,保暖禦寒就是從辟邪氣來說,綜合起來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適當的進行鍛鍊:秋冬時節講究的是“秋收冬藏”,講究的是“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所以在冬天不應起得過早,最好在日出後再出門鍛鍊,鍛鍊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謹防冷空氣刺激血管收縮導致的中風或眩暈。運動過程中,宜採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

同時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打太極拳、跳舞、體操、散步等,長期堅持下去,對風寒的抗禦性和抗感性會增強,使機體的免疫力也得到提高。

2。應注意休息:秋冬時節,陽氣潛藏,陰氣漸盛,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

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注意休息,少看電腦、電視、避免過度的勞累和各種精神刺激,利於疾病的預防。

3。注意保暖禦寒:要根據天氣變化和體質情況,注意適時增減衣服,不要一味的講究多穿。

注意空調的通風口,不要對著身體直吹。在戶外、乘車、飲酒、洗浴後也要注意避免寒風直吹頭部,特別是關節炎、年老體弱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更應多加註意。

4。合理的飲食:少吃或不吃不易消化、油膩滯胃的食品。少食生冷,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缺乏,例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除此之外還要多吃一些粗糧、米麵等食物,來增加抗病能力和體內足夠的能量的供給。